[实用新型]一种棘胸蛙卵的孵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8911.8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5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勇;王积详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龙王潭生态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2454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棘胸蛙卵 孵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棘胸蛙卵的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棘胸蛙是我国蛙类养殖业的后起之秀,是农民增收的新热点,发展较快,前景看好。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合理保护开发,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人工养殖中,蛙卵孵化效果至关重要。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267615.7)公开了一种棘胸蛙蛙卵人工控制孵化装置,包括孵化室,孵化室内设置有空调器和孵化槽,所述孵化槽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与空调器连接。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孵化槽设置在室内,通过室内空调器温度的高低来很好的调节水温,提高蛙的成活率。
蛙卵孵化率不仅只和蛙卵本身的质量有关,更重要的是和蛙卵孵化管理有密切联系。一般认为在蛙卵孵化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孵化池水更换速度,让水在池中贮存较长时间,使水温升高,促进蛙的孵化进程。另一方面,孵化过程中,为保证蛙卵孵化有充足的氧气。目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池面装置喷水龙头,这样可多注入氧气供孵化之需,喷水不可过急,此外,在干旱缺雨、气温高的天气里,空气干燥,漂浮水面的卵团表面的胶膜水分蒸发,胶膜变硬变脆,胚胎会因干燥而死亡。为避免胚胎干燥死亡,可用木板、捞网等工具将漂浮的卵团轻轻压入水中,使卵团表面浸水湿润。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蛙卵孵化装置相对繁琐,且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目前棘胸蛙卵孵化装置繁琐且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孵化率高又方便人工管理的孵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棘胸蛙卵的孵化装置,包括池体,所述的池体的上部围绕池体一周均匀设置漏水的小孔,池体中的水面上还漂浮有孵化框;还包括在池体上方设置的带有漏水孔的管道,漏水进入池体。
为方便人工操作,孵化框为能浮于水面的木头框架,框架固定网孔直径小于蛙卵纱网。另一方面池体为塑料盆就可以方便的转移及其他装配其他附件。所述的塑料盆大小为0.3~3m2。过大的池体中孵化蛙卵,孵化框漂浮走动不便操作。
为了更好的控制水流,使水流流动,进一步的,在池体的上部围绕池体一周均匀设置漏水的小孔。一种更好的方式是在所述的进水装置为在池体上方设置的带有漏水孔的管道,漏水进入池体。所述的漏水孔为在水流方向上均匀设置的一组。这样还可以更方便设置一组或更多的棘胸蛙卵的孵化装置,
因为刚孵化的蝌蚪,体质较弱,不稳定,则对于孵化十天内的蝌蚪应在所述的装置中继续养殖,效果较好也利于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池体上部均匀设置漏水的小孔,水面的水流保持流动以提供充足的氧有利于蛙卵孵化和刚孵化的小蝌蚪。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孵化率高又方便人工管理。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一种棘胸蛙卵的孵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棘胸蛙卵的孵化装置,包括池体1,所述的池体1的上部围绕池体一周均匀设置漏水的小2,池体1中的水面上还漂浮有孵化框3;还包括在池体1上方设置的带有漏水孔5的管道4,漏水进入池体1。所述的池体1为塑料盆,塑料盆大小为0.3~3m2。所述的漏水孔5为在水流方向上均匀设置的一组。
在孵化蝌蚪时,将卵放入孵化框,保持水流以提供充足的氧气有利于孵化。孵化后将蝌蚪和未孵化的蛙卵分离。将孵化后的蝌蚪放在没有孵化框的该装置中继续饲养十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龙王潭生态园有限公司,未经黄山龙王潭生态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89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爬式物料垂直运输系统
- 下一篇:鸡舍用加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