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井圈及井盖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7595.4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4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岳成平;欧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同高复合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岩 |
地址: | 611337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井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井圈及井盖。
背景技术
井圈井盖常用于市政建设,一般市政部门、电力公司、热力公司、自来水公司、小区物业、园林绿化等机构对其需求量巨大,因此,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现有的井圈井盖在防止偏移、下沉、噪音、坠落等效果不佳,并且结构复杂;另一方面:现有的井圈井盖多采用钢铁材质,常发生遗失等情况,这些不仅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也对市民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井圈及井盖,解决目前井圈及井盖结构复杂、功能不全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多功能井圈及井盖,包括井圈,以及与井圈铰接的井盖,所述井圈包括用于防止井圈水平偏移的内圈和用于防止井圈竖直偏移的外环,所述外环和内圈为一体结构,包括与内圈连接的防沉降法兰,位于外环内边缘上带通孔的第一凹槽,一个以上用于与井盖活动连接的第二凹槽,所述井盖边沿相应的位置设有与第一凹槽匹配的锁孔,井盖上表面边缘与第二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起座,所述井圈和井盖通过螺栓穿过通孔铰接在一起,井盖和防沉降法兰在同一水平位置上。
具体地,所述内圈内壁下端均匀分布两个以上用于安装防坠网的挂钩孔。所述内圈内壁上还均匀分布有一个以上以井圈轴为中心、用于卡紧井盖的卡孔,所述井盖的下侧则设有与卡孔对应的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内圈上端的圈口处设有一圈用于放置防噪音胶垫的环形凹槽。所述井盖上表面均匀分布有防滑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井圈上设置带有通孔的第一凹槽,同时在井盖上设置与该第一凹槽匹配的锁孔,然后将螺栓穿过通孔,将井圈和井盖铰接在一起,并且在施工时井圈和井体结合在一起,很好地实现了防盗的功能;
(2)本实用新型设置防沉降法兰、用于安放防噪音胶垫的环形凹槽、防水平偏移的内圈和安装防坠网的挂钩孔,实现了一物多用,解决了现有井圈井盖功能不全,并且结构复杂的缺陷;
(3)本实用新型在井圈内壁上设置卡孔,在井盖下侧对应的位置设置卡扣,防止安装该实用新型后井盖跳动或者移动,并且在井盖上表面第一凹槽对边缘设置起座,方便施工人员借助工具撬起井盖;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全面,非常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井圈和井盖的半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井盖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1-防沉降法兰,2-通孔,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锁孔,6-起座,7-挂钩孔,8-卡孔,9-卡扣,10-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多功能井圈及井盖,包括井圈,以及与井圈铰接的井盖,所述井圈包括用于防止井圈水平偏移的内圈和用于防止井圈竖直偏移的外环,所述外环和内圈为一体结构,包括与内圈连接的防沉降法兰1,位于外环内边缘上带通孔2的第一凹槽3,一个以上用于与井盖活动连接的第二凹槽4,所述井盖边沿相应的位置设有与第一凹槽匹配的锁孔5,井盖上表面边缘与第二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起座6,所述井圈和井盖通过螺栓穿过通孔铰接在一起,井盖和防沉降法兰在同一水平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防沉降法兰的宽度为10cm-20cm,内圈的高度为20cm-30cm,外环的内边沿设有一个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位于第一凹槽的对侧边,按照上述实施例可很好地达到防盗、防止位移、防止下沉的功能。
为了防止施工人员或者市民不小心坠落井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圈内壁下端均匀分布四个用于安装防坠网的挂钩孔7。为了防止车辆通过时井盖跳起或者偏移,所述内圈内壁上还均匀分布有三个以井圈轴为中心、用于卡紧井盖的卡孔8,所述井盖的下侧则设有与卡孔对应的卡扣9。
在上述功能的基础上,所述内圈上端的圈口处设有一圈用于放置防噪音胶垫的环形凹槽10,当安放好防噪音胶垫后,本实用新型就不会发出噪音,起到绿色环保的作用。所述井盖上表面均匀分布有防滑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同高复合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同高复合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75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支腿油缸及连续墙抓斗
- 下一篇:一种钢支撑活络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