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7593.5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2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廖满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满贵 |
主分类号: | B62M19/00 | 分类号: | B62M19/00;B62J6/06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地址: | 034101 山西省忻州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具体为一种节能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出行工具,使用方便,且无污染。目前常用的自行车的动力源主要是靠人力蹬车,该类自行车结构简单,性价比较高,但该类自行车适用于比较平坦的街道,对于坡度较大的路面,行车吃力,也不适于长期骑行。另外一种常用的自行车是电动自行车,即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增加蓄电池,利用电能作为自行车行走的驱动力,该类自行车能减轻骑行负担,价格偏贵,且蓄电池的储电能力有限,不适于长时间骑行,且电能成本较高,不能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无法兼备骑行省力、成本低、节能环保各要素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节能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自行车,主要包括前轮、后轮、车架、脚踏板,车架的头部上设有把手,所述的车架的中部设有腹腔储气室,车架的尾部设有充气车座;所述的后轮由硅胶带、轮腔气室和马达齿圈连接组成;充气车座与轮腔气室连接,轮腔气室通过空心轴与腹腔储气室连接;所述的马达齿圈内啮合有空气马达和偏心齿轮,空气马达与腹腔储气室连接。
所述的把手处安装有照明灯、照明开关、气压表、控制阀开关和换向阀。
所述的充气车座包括座鞍和安装于座鞍底部的若干充气泵,充气泵上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的充气泵与轮腔气室连接。
所述的充气车座的底部还设有握力发电器和调节管。
所述的充气泵上还连接有曲柄连杆,曲柄连杆与偏心齿轮、握力发电器连接。
所述的硅胶带包括外胎和内胎,硅胶带的外胎为橡胶带,,硅胶带的内胎为硅胶管。
所述的腹腔储气室的后壁上安装有控制阀。
所述的空气马达内设有净化器,空气马达的进气口与腹腔储气室上的控制阀连接,净化器的出气口与充气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行车主要利用空气能源作驱动力,骑行省力,且适合长时间骑行;
2、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空气动力源,与油、电、天然气等有限能源相比,动力源更充足,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 采用车架和轮辐作为储气室,不需增加其余储气装置,结构精简、实用;
4、 能充分利用人体的重力势能为自行车充气,提供行走的动力源;
5、 轮腔储气室是利用车轮辐条档位,用不锈钢板焊接而成,增大了后轮的转动惯性动量,加强了车轮的驱动性,解决了辐条车轮扭力损伤辐条和车圈的问题;
6、 利用曲柄连杆带动握力发电器发电,解决了夜间行驶照明的问题;
7、 后轮的内胎采用弹性极好的后壁硅胶,解决了打气补胎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把手(7)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充气车座(4)的主视图;
图4为充气车座(4)的仰视图;
图中:1-偏心齿轮、2-曲柄连杆、3-握力发电器、4-充气车座、5-控制阀、6-腹腔储气室、7-把手、8-车架、9-前轮、10-脚踏板、11-硅胶带、12-轮腔气室、13-马达齿圈、14-空气马达、15-空心轴、16-照明灯、17-照明开关、18-气压表、19-控制阀开关、20-换向阀、21-座鞍、22-复位弹簧、23-充气泵、24-调节管、25-净化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节能自行车,主要包括前轮9、后轮、车架8、脚踏板10,车架8的头部上设有把手7,所述的车架8的中部设有腹腔储气室6,车架8的尾部设有充气车座4;所述的后轮由硅胶带11、轮腔气室12和马达齿圈13连接组成;充气车座4与轮腔气室12连接,轮腔气室12通过空心轴15与腹腔储气室6连接;所述的马达齿圈13内啮合有空气马达14和偏心齿轮1,空气马达14与腹腔储气室6连接。
如图3、4所示,所述的充气车座4包括座鞍21和安装于座鞍21底部的若干充气泵23,充气泵23上设有复位弹簧22,所述的充气泵23与轮腔气室12连接,通过充气泵23向轮腔气室12内充气。
所述的空气马达14内设有净化器26,空气马达14的进气口与控制阀5连接,净化器26的出气口与充气泵23连接,使用后的净气可直接回收至充气泵23中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满贵,未经廖满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75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牙轮钻机钻杆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箱模块用锁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