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长波避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2551.2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9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龚玮;赵伟;李刚;李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4/12 | 分类号: | H01T4/12;H01T1/2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濮云杉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波 避雷 装置 | ||
1.一种中长波避雷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装置包括石墨放电球(21)和平板状石墨电极(22),石墨放电球(21)与平板状石墨电极(22)之间设置有间隙,且平板状石墨电极(22)的其中一个平板面正对石墨放电球(21)的半球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长波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安装石墨放电球(21)的第一安装条(31)和安装平板状石墨电极(22)的第二安装条(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长波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两根支撑柱(33);两根支撑柱(33)上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安装条(31)两端,下端分别固定在第二安装条(32)两端;所述石墨放电球(21)固定在第一安装条(31)下端,所述平板状石墨电极(22)固定在第二安装条(32)上端,所述第二安装条(32)固定在外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长波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3)呈波纹管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中长波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绝缘子(4),绝缘子(4)中心穿设有连杆(5),绝缘子(4)和连杆(5)部分伸入外壳内,且连杆(5)还通过导电线(6)与石墨放电球(2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长波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壳体(11)和位于壳体(11)两端的盖体(12),壳体(11)和盖体(12)构成了放电腔,所述绝缘子(4)设置在其中一个盖体(12)上,绝缘子(4)和连杆(5)均部分穿过盖体(12)伸入放电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长波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与绝缘子(4)相连的盖体(12)和绝缘子(4)之间还灌封有环氧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长波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上还设置有安装板(7)。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中长波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放电球(21)与平板状石墨电极(22)之间的间隙宽10mm-16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中长波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放电球(21)与平板状石墨电极(22)之间的间隙宽1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25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善铆接接头质量的无铆钉铆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肉质化叶片暗适应叶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