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缺口底切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2313.1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5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怀民;郑小学;张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芮城县宏光医药包装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3/06 | 分类号: | C03B33/06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4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缺口 底切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玻璃瓶底切部件,具体为一种双缺口底切轮。
背景技术
医用玻璃瓶生产过程中,底切是安瓶成型的最后工序。原设备的底切轮为单缺口,底切轮转动一周,完成一次底切工作,即底切轮的转速决定生产量的大小,控制底切轮转速,是提高成品率和产量的关键技术。底切轮转速越高,相应的离心力就越大,传输过来的安瓶会因过大的离心力作用,偏离底切轮中心位置,造成底切后过大的瓶体尺寸偏差,超出标准要求,成品率下降。因此在底切成型工序中,底切轮的最高转速有一定的速度限制,不致于使待切瓶体偏离中心,造成废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底切轮转速提高造成底切后瓶体尺寸偏差影响成品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双缺口底切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双缺口底切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若干根相互平行的转轴,每根转轴上均穿有至少两个底切轮本体,相邻两转轴上的底切轮本体沿轴向方向交错布置,底切轮的边缘开有两个与其圆心位置对称的切口槽。
将原设备上的单缺口底切轮改造为双缺口结构,使其与前序工序相匹配,降低了底切轮的转速,减小了离心力,传输过来的医用玻璃瓶平稳,减小了中心偏差,克服了现有底切轮转速提高造成底切后瓶体尺寸偏差影响成品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底切轮设置为双缺口结构,同时通过降低变速箱传输比,达到与前工序动作相匹配,减小了中心偏差,提高了成品率,同时提高了产量;转速可达到10次/分钟,每分钟生产医用玻璃瓶40支,产量提高33%。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转轴,3-底切轮本体,4-切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双缺口底切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若干根相互平行的转轴2,每根转轴2上均穿有至少两个底切轮本体3,相邻两转轴2上的底切轮本体3沿轴向方向交错布置,底切轮本体3的边缘开有两个与其圆心位置对称的切口槽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芮城县宏光医药包装业有限公司,未经芮城县宏光医药包装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23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胶吸入的匀胶机托盘
- 下一篇:单晶炉导流筒的吊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