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生产医用高比活度钴源的钴调节棒及钴棒束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0901.1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9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朱丽兵;汤春桃;黎辉;丁捷;杨波;梅其良;杨萍;周云清;付亚茹;施建锋;韩建春;童幸;秦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G4/08 | 分类号: | G21G4/08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李东斌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产 医用 活度钴源 调节 钴棒束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技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医用高比活度钴源的钴调节棒及钴棒束组件。
背景技术
钴-60是一种强放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医学领域,如工业探伤、食品保鲜、γ手术刀等诸多方面。随着国家医疗事业发展,医用钴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医用和工业用钴源的主要差异在于钴源源强不同,并且医用钴源的结构形式与工业用钴源有较大差异。生产医用钴源的重水堆钴调节棒应主要具备如下功能要求:反应性控制要求;辐照后源强要求;热工安全性要求;结构完整性要求;辐照后解体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医用高比活度钴源的钴调节棒及钴棒束组件,可以通过堆内辐照活化后生成钴-60放射源,满足γ手术刀、肿瘤的放射治疗等医疗领域的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生产医用高比活度钴源的钴调节棒,该钴调节棒包括包壳管、上端塞和下端塞,其中,筒形结构的包壳管两端通过上端塞和下端塞焊接密封,并在包壳管内部封装有镀镍柱状钴芯块。
所述的包壳管、上端塞和下端塞的材质均为锆合金。
所述的镀镍柱状钴芯块为直径在1~5mm,高度在1~30mm的圆柱形结构。
所述的包壳管中封装的镀镍柱状钴芯块的重量在25~40g之间。
一种用于生产医用高比活度钴源的钴调节棒束组件,该钴调节棒束组件包括若干个上述的任意一种钴调节棒,该钴调节棒束组件还包括上端板、中心管和下端板,其中,上端板和下端板的中心通过中心管固定,形成支承框架,并在支承框架内沿中心线周向分布有若干根钴调节棒。
所述的上端板和下端板为圆盘结构,并与中心管共同构成圆柱形支承框架。
所述的上端板、中心管和下端板的材质均为锆合金。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医用高比活度钴源的钴调节棒及钴棒束组件,可以通过堆内辐照活化后生成钴-60放射源,用于γ手术刀、肿瘤的放射治疗等医疗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医用高比活度钴源的钴调节棒束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医用高比活度钴源的钴调节棒结构示意图;
图4~图7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中:1、上端板;2、钴调节棒;3、中心管;4、下端板;5、上端塞;6、镀镍柱状钴芯块;7、包壳;8、下端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生产医用高比活度钴源的钴调节棒及钴棒束组件,该钴调节棒束组件包括上端板1、钴调节棒2、中心管3和下端板4,其中,圆盘结构的上端板1和下端板4的中心通过中心管3固定,形成圆柱形支承框架,且上端板1、中心管3和下端板4的材质均为锆合金;在由上端板1、下端板4和中心管3组成的圆柱形框架内沿中心线周向分布有若干根钴调节棒2,其中,钴调节棒2包括由锆合金制成的包壳管7、上端塞5和下端塞8,其中,圆柱筒形的包壳管7两端通过上端塞5和下端塞8焊接密封,并在包壳管7内部封装有镀镍柱状钴芯块6。镀镍柱状钴芯块6的尺寸为直径1~5mm,高度为1~30mm的圆柱形结构,且在包壳管7中封装的镀镍柱状钴芯块6的重量在25~40g之间。如图4~7所示,不同直径的镀镍柱状钴芯块6并列置于包壳管7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09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