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极板淋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4121.6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9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林;柴成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20 | 分类号: | H01M4/2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455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极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极板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电池极板淋酸装置。
背景技术
在蓄电池极板制造过程的涂板工序中,软湿的铅膏经过涂板机填涂在铅板栅上面,表面需要经过淋酸,淋酸的目的是使极板表面反应生成一层硫酸铅,硫酸铅的硬度增加,后面在经过烘干窑烘干后有利于收板不粘在一起;其次,极板表面生成一定硬度的硫酸铅,是为了保护极板不脱粉。淋酸密度一般在1.05~1.15g/cm??,淋酸密度越高,表面生成的硫酸铅越硬,淋酸密度越低,表面生成的硫酸铅越软;淋酸量越多,表面生成的硫酸铅越厚,淋酸量越少,表面生成的硫酸铅越薄。极板表面硫酸铅层越硬或者越厚,虽然极板表面强度增加,容易收板,不易掉粉,但是,后面电池充电化成难,硫酸铅不容易转换为需要的铅活物,所以硫酸铅不能储存电能,等于是已经死掉的铅膏。
现有的极板淋酸生产装置中,由于酸容易堵,靠重力自流方式淋酸孔开得比较大才能使酸流得顺畅,这样淋到极板表面的酸量比较多,形成较厚的硫酸铅层。对后续充电不利,硫酸铅不容易转换成活物,成死膏状态,不能储存电能。另外由于淋酸孔较大,所以孔不能开得太多,多了会使流量过大,极板表面硫酸铅层更厚,所以此淋酸管只能开稀疏的一排淋酸孔,这样的孔也经常出现被堵得现象,堵掉的孔无酸流出,此点的板面未充分淋酸,所以会有粘板或者掉粉的部位。所以此淋酸方式是淋到酸的部位硫酸铅层偏厚,未淋到酸的部位容易粘板掉粉。还有因为只有上压酸辊有淋酸管,所以极板上表面有酸,下表面无酸,下表面容易粘板脱粉。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表面淋酸均匀性,从而提高电池化成一致性的蓄电池极板淋酸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电池极板淋酸装置,包括支架、设在支架上的极板传送带和通过极板传送带依次连接的涂板装置、淋酸装置和烘干装置,所述淋酸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极板传送带上方和下方的上压酸辊和下压酸辊,所述上压酸辊上方设有与上压酸辊平行的上淋酸管,所述下压酸辊侧上方设有与下压酸辊平行的下淋酸管,在所述上、下淋酸管下方且位于极板传送带下方设有三级沉淀酸槽,所述上、下淋酸管均通过酸液体管道和气体管道连接有酸泵和压缩空气发生机,所述酸泵与三级沉淀酸槽相连通。
所述三级沉淀酸槽中相邻两级酸槽的槽壁上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设在槽壁的上部,所述酸泵与第三级沉淀酸槽相连通。
所述上淋酸管下端朝向上压酸辊方向、下淋酸管侧下方朝向下压酸辊方向上均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淋酸孔。
所述淋酸孔均设置2~5排,各淋酸孔的间距为0.5~2㎝。
所述酸液体管道的直径为2~5㎝,所述气体管道的直径为1.5~4㎝。
所述淋酸孔的直径为1~1.5㎜。
所述酸液体管道包括总酸液体管道和上、下两条支酸液体管道,所述气体管道包括总气体管道和上、下两条支气体管道,所述总酸液体管道和总气体管道分别与酸泵和压缩空气发生机相连,所述上淋酸管通过上支酸液体管道与上支气体管道相连通,所述下淋酸管通过下支酸液体管道与下支气体管道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淋酸孔为小孔多排,在酸泵和压缩空气发生机的作用力下喷出雾状酸到压酸辊上,然后压到极板上的酸是均匀的,生成的硫酸铅层也是均匀的薄层;上下压酸辊都分布有上下淋酸管,上下淋酸管对应喷出雾状酸,所以极板上下表面淋酸一致;减少了高位储存酸液箱,施工现场更安全,因为高空不允许充分重物或者硫酸液态;从烘干窑出来的极板不会粘在一起,后续干燥后的极板在流动过程中不容易脱落粉尘,形成铅尘污染环境现象减少,提高极板合格率;最终此极板在后续充电表面硫酸铅能够顺利转换成活物储存电量,提高产品质量。由于不容易粘板,可以降低硫酸密度为1.02~1.05g/cm??,这样降低硫酸用量,也减少对烘干窑的腐蚀;由于板面液体减少,所以烘干窑温度可以降低,温度为100~150℃,减少电热管的能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淋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淋酸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涂板装置,2、极板,3、淋酸装置,4、烘干装置,5、极板传送带,6、支架,30、淋酸孔,31、上淋酸管,32、上压酸辊,33、三级沉淀酸槽,34、下淋酸管,35、酸泵,36、压缩空气发生机,37、酸液体管道,38、气体管道,39、下压酸辊。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41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