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空调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8563.1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8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揭日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揭日满 |
主分类号: | B60N2/56 | 分类号: | B60N2/56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 31215 | 代理人: | 王骝 |
地址: | 242525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空调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空调座椅。
背景技术
汽车已成为交通运输工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速公路的普及,汽车长途运行已不足为奇,现有技术长途客货运汽车的驾驶过程,尤其在夏季运行时,驾驶员需长时间以不动的坐姿坐在座椅上,其臀部及背部环境的通风条件很差,汗流浃背已不足为奇,不仅导致驾驶劳动强度大,而且易发生皮肤湿疹、瘙痒,轻则引发驾驶员的烦躁与不适,重者导致行车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座椅,本实用新型将汽车空调的出风引至汽车座椅内,改善了驾驶员臀部及背部的通风条件,可大幅提高驾驶员的舒适性,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舒适性高的优点。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空调座椅,所述汽车座椅由坐垫及靠背构成,其特点包括风管、风机、连接软管、风管上盖及网格面料,所述风管由上半部的弹性波纹管与下半部的圆管构成,圆管的端口设有封头、径向至少设有一个软管接口,风管上盖为锥形圆盘状,其上设有数个通风孔;所述风管上盖设于风管波纹管的端口;所述风管为数件,分别设于坐垫及靠背内,风机设于坐垫的一边或底部,连接软管将风机的出风口与数件风管的软管接口依次连接,网格面料包裹在坐垫及靠背的表面且附着在风管的风管上盖上。
本实用新型将汽车空调的出风引至汽车座椅内,改善了驾驶员臀部及背部的通风条件,可大幅提高驾驶员的舒适性,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舒适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风管与风管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风管1、风机2、连接软管3、风管上盖4及网格面料5,所述风管1由上半部的弹性波纹管与下半部的圆管构成,圆管的端口设有封头11、径向至少设有一个软管接口12,风管上盖4为锥形圆盘状,其上设有数个通风孔41;所述风管上盖4设于风管1波纹管11的端口;所述风管1为数件,分别设于坐垫及靠背内,风机2设于坐垫的一边或底部,连接软管3将风机2的出风口与数件风管1的软管接口12依次连接,网格面料5包裹在坐垫及靠背的表面且附着在风管1的风管上盖4上。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
参阅图1、图2,将本实用新型数件风管1上的封头11依次排列,并通过封头11上的安装孔13将封头11固定在汽车座椅的坐垫及靠背内,将风管1装在封头11上,将风机2装在坐垫的一侧边,用连接软管3将风机2的出风口与数件风管1的软管接口12依次连接,再用连接软管3将风机2的进风口与驾驶室的空调出风口连接,将风管上盖4盖于风管1波纹管11的端口,最后用网格面料5包裹在坐垫及靠背的表面且附着在风管1的风管上盖4上,本实用新型安装完毕。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
参阅图1、图2,当汽车在炎热的夏季长时间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尤其是大型客货车的驾驶员,在车内的空调处于开启状态时,驾驶员的坐垫及靠背处仍是很闷热,此时,驾驶员只需打开风机2的开关,驾驶室空调出风口的冷风通过风机2加压,输送到坐垫及靠背内的风管1内,再由风管上盖4的通风孔41及网格面料5送达坐垫及靠背与驾驶员臀部及背部之间,使得驾驶员臀部及背部位置的通风条件得以改善,改变风机2开关的档位,可控制输送的风量,使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大幅提高,本实用新型工作完毕。
本实用新型的风管1由上半部的弹性波纹管与下半部的圆管构成,风管1弹性波纹管的上半部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轴向自行伸缩,可随汽车座椅的弹性变形而变化,不改变原有座椅对驾驶员乘坐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温度环境,不仅可用于夏季,而且还用于冬季,可视冬季或夏季环境的改变,将驾驶室空调出风口的冷风或热风通过风机2加压,输送到坐垫及靠背内的风管1内,使得驾驶员臀部及背部位置的通风条件得以改善,大幅提高了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揭日满,未经揭日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85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