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阻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3010.0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2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聪明;李红斌;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川联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11/46 | 分类号: | H03H11/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阻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波器,尤其涉及一种带阻滤波器。
背景技术
滤波器是一种对信号有处理作用的器件或电路。随着电子市场的不断发展滤波器也越来越被广泛生产和使用,滤波器主要分为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主要作用是让有用信号尽可能无衰减的通过,对无用信号尽可能大的反射。滤波器一般有两个端口,一个输入信号、一个输出信号,利用这个特性可以选通通过滤波器的一个方波群或复合噪波,而得到一个特定频率的正弦波。滤波器的功能就是允许某一部分频率的信号顺利的通过,而另外一部分频率的信号则受到较大的抑制,它实质上是一个选频电路。滤波器中,把信号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称为通频带或通带;反之,信号受到很大衰减或完全被抑制的频率范围称为阻带;通带和阻带之间的分界频率称为截止频率;滤波器是由电感器和电容器构成的网路,可使混合的交直流电流分开。电源整流器中,即借助此网路滤净脉动直流中的涟波,而获得比较纯净的直流输出。最基本的滤波器,是由一个电容器和一个电感器构成,称为L型滤波。所有各型的滤波器,都是集合L型单节滤波器而成。基本单节式滤波器由一个串联臂及一个并联臂所组成,串联臂为电感器,并联臂为电容器。在电源及声频电路中的滤波器,最通用者为L型及π型两种。在目前的电子市场上面,很多滤波器存在着结构比较复杂和功耗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带阻滤波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阻滤波器,包括放大器、第一电阻至第八电阻、第一电容至第四电容,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和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阻滤波器,解决了传统滤波器存在着的结构复杂和功耗较大的问题,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阻滤波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阻滤波器,包括放大器IC、第一电阻R1至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1至第四电容C4,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和放大器IC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放大器IC的输出端和信号输出端连接,放大器IC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川联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川联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30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