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恒温便携式轴重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9785.0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7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宋奎运;谷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恒科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21/22 | 分类号: | G01G21/2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李想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温 便携式 轴重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量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汽车轴轮重的检测的恒温便携式轴重台。
背景技术
为解决货运机动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问题,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全国大面积的开展了货运机动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因此关于汽车轴轮重和总重的监测设备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内外生产的便携式轴重台称重板主要是三种,一种是零部件组装或传感器嵌入称重板的结构形式,即以多只低外型的传感器嵌入一个合金钢框架或铝合金板内组成秤台的结构。另外一种是整体结构便携式称重板,它是通过在硬铝合金或高强度合金钢板中部凹陷区靠近两个支承处对称的加工若干盲孔或盲槽,产生多根剪切梁而形成的整体式称重传感器,即称重板。这两种结构形式目前国内都有使用,其中前者结构复杂,台面高,白重大,不便于携带,尤其在使用过程中对传感器和秤台框架的冲击较大,影响称重台系统的使用寿命和称重精度;整体结构便携式称重板虽然克服前者传感器与秤台框架冲击的缺陷,台面自身高度和重量仍然受限。在使用过程中两者都要配备引桥,一般情况下,引桥自重会有50~60kg,给移动使用带来极大不便。基于这种情况,目前国内还有另一种改进结构,即自带引桥的称重板,其外形较低,重量较轻,便于携带。但是,由于这种秤台台面较小,对于偏心载荷的敏感性和秤台的安全性考虑,一般要严格限制过车靠近秤台中心,否则针对于不同一状态的过车,称重输出变化较大。
为此,有人设计了一种名为“一种便携式轴重台”的专利中国专利号:200420074433.3,它在在称重台主体宽度方向上,即上下秤台的两个边上设有引桥,在台面上沿宽度方向上有两列窄槽,称重台主体两端有靠铰链连接的过偏载把手,在称重台主体背面靠近两侧处有盲孔或盲槽,形成非线性应变梁,非线性应变梁上有应变计。解决了抗偏心载荷和过偏载能力较强,称重区域感很强,台面超薄,自重超轻,但是这种设备一旦遇到寒冷天气,尤其是冬天,温度较低,严重影响本设备的灵敏度,使测量不准确,且遇到结冰等情况,易损坏,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便携式轴重台受温度影响大,测量不准确,使用寿命低,提供一种受温度影响小,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的恒温便携式轴重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恒温便携式轴重台,在称重台主体宽度方向上,即上下秤台的两个边上设有引桥,在台面上沿宽度方向上有两列窄槽,称重台主体两端有靠铰链连接的过偏载把手,在称重台主体背面靠近两侧处有盲孔或盲槽,形成非线性应变梁,非线性应变梁上有应变计;称重台主体为一体结构,在称重台主体的底面上还开有一个大盲槽,大盲槽里设有自控温加热电缆。
所述的自控温加热电缆包括两根平行的金属导体,两根金属导体之间由导电聚合物组成的芯带以及包裹于金属导体和芯带外的绝缘护套。
所述的金属导体为铜导体。
所述的芯带为PTC材料芯带。
所述的引桥为弧形或阶梯状,其外轮廓包络线为弧形。
所述的窄槽是直角槽或圆角槽。
所述的非线性应变梁的宽度值按大~小一大一小一大的非线性变化构成的。
采用上述结构后的本实用新型,不受寒冷天气的制约,灵敏度高,使用寿命长,制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轴重台的三维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轴重台的主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轴重台的后视图。
图4过偏载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A—A剖视的一种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A—A剖视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B—B剖视的一种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B—B剖视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C—C剖视图。
图10是自控温加热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恒科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恒科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97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