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4175.1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9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轩;朱咸中;余广松;张泽昊;雷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长光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6 | 分类号: | B22D4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式铝液抬包倾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大负载高精度的熔保炉液压同步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解铝企业产业链向铝加工行业延伸,电解铝液直接作为铝加工原料(如铝扁锭、铝圆棒等)坯料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因此电解铝铸造生产线也越来越多,这就涉及到从电解槽通过真空铝液抬包转运来铝液怎么加入到炉子内的问题。同时,由于产能规模的扩大及适应后续加工生产的需要,一般来说一个铝熔铸车间同时有几条铸造生产线,同时铸造不同合金、不同规格的加工坯料。因此,电解铝液入炉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目前,一般的液体铝加入炉内的方式是在炉体适当部位设置一个入铝口,采用天车吊运抬包到炉前入铝口位置,通过人工或电动驱动抬包转轮来倾翻抬包,从而使铝液通过抬包上部的壶嘴流出,沿着入铝口流入炉内,从而完成一个加料过程。在整个铝液入炉的过程中,吊运抬包的天车一直处于荷载工作状态、抬包处于悬空状态,加料初期需要对悬空的抬包与炉子入铝口之间的进行人工定位,加料过程中需要人工参与并一直保持其位置不变,否则铝液就会溅出并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上述液体铝入炉方式存在以下缺点:天车占有率高;加料速度慢;定位不准;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即使在同一个工厂,可能存在不同规格的抬包,无法满足于实际应用。因此,设计一种全新的液体铝入炉方式或装置,适应不同规格的铝液抬包并克服以上缺点,显得很有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安全性、操作性及实用性较强,可克服现有技术中:天车占有率高、加料速度慢、定位不准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结构包括固定支座、第一旋转支座、第二旋转支座、倾翻平台、第一抬包适应定位装置以及第二抬包适应定位装置;其中,固定支座上置有倾翻平台;固定支座前侧边的左端连接第一旋转支座,固定支座前侧边的右端连接第二旋转支座;第一旋转支座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左端相连,第二旋转支座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右端相连;另设有第一驱动油缸和第二驱动油缸,第一驱动油缸的一端连接在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左端,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旋转支座上;第二驱动油缸的一端连接在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右端,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旋转支座上;所述第一抬包适应定位装置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左端内侧相连接,第二抬包适应定位装置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右端内侧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中:所述的固定支座为型钢焊接的框架结构,固定支座内壁设有横梁。
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支座和第二旋转支座为空腔结构,第一旋转支座与第二旋转支座对称位于固定支座中心线的两侧,在第一旋转支座和第二旋转支座的顶部设有铰轴,第一旋转支座和第二旋转支座通过铰轴与倾翻平台的前侧边的左右两端相连,两个铰轴保持同心。
更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中:所述倾翻平台为框架结构,在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左端设有与第一旋转支座顶部的铰轴连接的第一支臂,在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右端设有与第二旋转支座顶部的铰轴连接的第二支臂,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对称分布在倾翻平台的中心线两侧。
更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油缸安装在第一旋转支座的内部空腔中,第二驱动油缸安装在第二旋转支座的内部空腔中,第一驱动油缸底端与第一旋转支座的底部采用销轴连接,第二驱动油缸底端与第二旋转支座的底部采用销轴连接,第一驱动油缸顶端通过销轴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左端连接,第二驱动油缸顶端通过销轴与倾翻平台前侧边的右端连接。
再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抬包适应定位装置与倾翻平台的第一支臂内侧相连接,第二抬包适应定位装置与倾翻平台的第二支臂内侧相连接,所述的抬包适应定位装置包括适应支座、连接板、以及竖直安装的旋转支撑轴。
再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式铝液抬包倾翻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抬包适应定位装置通过连接板与倾翻平台的第一支臂内侧相连接,第二抬包适应定位装置通过连接板与倾翻平台的第二支臂内侧相连接,抬包适应装置的连接板与适应板支座通过旋转支撑轴连接,所述适应支座上设有固定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顶块。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长光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长光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41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带过滤沉淀装置的多段式冷却塔系统
- 下一篇:一种蒸汽冷凝水的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