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逃生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6312.3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4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永和 |
主分类号: | A62B1/20 | 分类号: | A62B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须一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逃生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在一大楼内且可供人员逃生的逃生设备。
背景技术
参阅图1、2,常见的逃生设备1适用于安装在高楼的一墙壁10的内侧面上,以供人员逃生。该逃生设备1包含一容装座11、一承载架12,以及一逃生滑道13。
该容装座11固定在该墙壁10的内侧面上。该承载架12包括一枢接在该容装座11的顶部并朝外延伸的连接部121,以及一自该连接部121的一端朝远离该墙壁10的外侧面的方向延伸的定位部122。该定位部122具有一上下贯穿的通孔123。该逃生滑道13包括一固定环131,以及一连接该固定环131且可伸缩的管本体132。该管本体132具有一受该固定环131围绕的入口部133,以及一相反于该入口部133的出口部134。
参阅图3,为另一种常见的逃生设备1,其与上述逃生设备1的差异仅在于该逃生滑道13的结构设计。图3逃生滑道13的管本体132是由弹性束布一体制成,不同于上述逃生滑道13的管本体132的构造,但其功能相同,都可让人员通过时减缓其下降速度,进而让人员安全地逃生。
现有逃生设备1未使用时,该逃生滑道13可收纳在该容装座11内,而收纳方式是将该逃生滑道13的固定环131置放在该容装座11的底部,使该入口部133朝下且该出口部134朝上。然而,逃生使用时,需施力于该出口部134,使该出口部134通过该承载架12的通孔123,并接续使该管本体132通过该通孔123,直到该固定环131固定在该承载架12的定位部122上。当然,由于该管本体132可伸缩,因此会受其本身的重量而拉长延伸,使得该出口部134会在该管本体132通过该通孔123的过程中逐渐远离该入口部133,最后该出口部134会接近地面。此时,欲逃生的人员可直接进入该入口部133,并依序通过该管本体132与该出口部134而安全地到达地面。
虽然现有逃生设备1的设计已可让人员顺利逃生,但由于该逃生滑道13的管本体132需依安装在大楼的高度而改变其长度,然而该管本体132的长度越长其本身的重量就会越重。也就是说,若该逃生设备1是安装在较高的楼层上,例如10楼以上,该逃生滑道13会相当笨重。因此逃生使用时,人员需将该管本体132一小段一小段地放入该承载架12的通孔123,使该管本体132逐渐通过该通孔123。但当该管本体132被丢入该通孔123的部位增加时,会因重力加速度而瞬间加快、加重,此时人员若未注意到可能会被该管本体132拉扯或被该固定环131击中而受伤。所以,现有逃生设备1的结构设计还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加架设一个逃生滑道机构时的安全性的逃生设备。
本实用新型逃生设备,适用于安装在建筑物的一个墙壁上。该逃生设备包含:一个容装座、一个承载架,以及一个逃生滑道机构。该容装座固定在该墙壁的内壁面上。该承载架枢接在该容装座的顶部并具有一个通孔。该逃生滑道机构包括一个固定环,以及一个连接该固定环的管本体。该管本体具有一个受该固定环围绕的入口部,以及一个相反于该入口部的出口部。该逃生滑道机构可在一个收纳状态与一个展开状态间转换。在该收纳状态时,该逃生滑道机构收纳在该容装座内,且该固定环朝下并靠放在该容装座的底部,而该出口部朝上并靠近该入口部。在该展开状态时,该固定环设在该承载架上,且该管本体穿过该通孔,使该出口部朝下并远离该入口部。该逃生设备还包含至少一个缓降机构,以及一个缓冲器。该缓降机构包括一个连接该管本体且可随着该管本体伸缩并界定一个穿孔的限位条,以及一个缓降条。该缓降条具有一个穿伸于该穿孔且其一端固定在该出口部的第一段,以及一个连接该第一段的第二段。该缓冲器安装在该容装座内且可供该缓降条的第二段穿伸并能箝制该第二段,以减缓该逃生滑道机构的管本体降落时的重力加速度。
本实用新型逃生设备,该限位条具有一个连接在该管本体外侧的本体段,以及数个彼此间隔且分别连接在该本体段上的限位段,该本体段与所述限位段共同界定该穿孔。
本实用新型逃生设备,该缓冲器包括一个安装在该容装座的底板、一个连接在该底板上的U形环,以及数个间隔地套设在该U形环上且可供该缓降条的第二段围绕穿伸的缓冲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缓降机构的限位条连接在该逃生滑道机构的管本体上,配合利用该缓冲器可箝制该缓降条的设计,因此可减缓该管本体通过该承载架的通孔的降落速度,以增加人员架设该逃生滑道机构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永和,未经徐永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63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SS图形化衬底刻蚀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PID光伏组件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