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水井阴极保护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0233.3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5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玲;王选奎;安思彤;刘浩;靖朝强;马喜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水 阴极保护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井阴极保护监测装置,属于油气田腐蚀防护评价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采用阴极保护装置是油水井腐蚀防护的措施之一。目前对于阴极保护效果的评价,通常采用监测牺牲阳极的保护电位,即测试被保护本体与周围液体之间电势差的方式来实现。
ZL201010586726.X公开了阴极保护监测,该装置采用两个测试电极,分别与被保护物和临近水体相接触,通过测试两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产生指示阴极保护水平的电信号,通过信号转换传递,在水面监测读数。该装置各部件采用电缆相连接,达到信号传输的目的。ZL201010144548.5公开了阴极保护监测探头和阴极保护监测探头监测系统及制作方法和监测方法,可用于监测原油、天然气等流体的物料输送管道的阴极保护效果。同样,探头与测试物体之间采用导线电缆相连接,通过测试保护电位监测保护效果。ZL200920165141.3公开了智能电位采集仪及智能电位采集控制系统,同样是通过测试保护电位的方式监测埋地管道阴极保护的效果。
上述的阴极保护效果评价装置用于油水井阴极保护监测有其自身的缺陷:首先,油水井井筒及油套环空空间狭窄、温度压力高、井中流体种类及流动状态复杂,并且装置的牺牲阳极一般设置在井下一两千米深度的油管外壁上,同时油水井井下设施具有屏蔽作用。这样的复杂工况,不适合采用监测探头及导线连接传输的监测方式;另外,常规的阴极保护监测,只能提供一种实时和瞬时的监测手段,而对于油水井复杂的井下环境,介质状态时刻发生变化,监测瞬时的保护电位不能反应真实的阴极保护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普通阴极保护监测装置难以适应油水井复杂工况环境下评价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无需导线电缆的油水井阴极保护效果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由测试短节、测试钢环组成,测试短节上、下两端为连接螺纹,其外管壁上设有阶梯状台肩;测试钢环为一对与油管材质相同的圆环,分别套接在测试短节外管壁上的阶梯状台肩上,其中一个测试钢环通过绝缘材料使其与测试短节绝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阶梯状台肩具有固定测试钢环的效果,防止油管内快速流动的采出液带动测试钢环移动,造成测试深度的改变。与测试短节绝缘的测试钢环,用于测试油、套管环形空间内流体的腐蚀速率;直接套装在测试短节外部的测试钢环,与测试短节导通,用于测试阴极保护油、套管环形空间的腐蚀速率。通过各腐蚀速率测试结果的比较,对阴极保护效果进行评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测试短节4和测试钢环组成,测试短节4上、下两端为连接螺纹,其外管壁上设有阶梯状台肩;测试钢环3c和测试钢环3d为一对与油管材质相同的圆环,分别套接在测试短节4外管壁上的阶梯状台肩上,其中测试钢环3c通过绝缘材料2b使其与测试短节4绝缘。
所述的测试短节4通过螺纹连接有参比测试短节1,参比测试短节1内管壁上设有阶梯状凹槽,阶梯状凹槽内安装一对与油管材质相同的参比测试钢环3a和参比测试钢环3b,其中参比测试钢环3a通过绝缘材料2a使其与参比短节1绝缘。
使用前,分别对参比测试钢环3a、参比测试钢环3b、测试钢环3c、测试钢环3d进行处理称重;使用时,先将测试短节4下端与阴极保护短节连接,再将油管与参比短节1上端连接后下入油水井内预定位置,其中,参比测试钢环3a用于测试油管内流体的腐蚀速率,参比测试钢环3b用于测试油管内环空面的腐蚀速率,测试钢环3c用于测试油套环形空间内流体的腐蚀速率,测试钢环3d用于测试油管外表面的腐蚀速率。在测试周期完成后,将该装置取出,分别再次对参比测试钢环3a、参比测试钢环3b、测试钢环3c、测试钢环3d进行处理称重,计算各个钢环的腐蚀速率。
具体的腐蚀速率测试方法参见《SY/T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02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双滚筒截割部的四滚筒采煤机
- 下一篇:井下双滑套换层喷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