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流负压喷雾灭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7627.5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5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肖立平;高正强;王灿华;赵林;邓天华;石天光;王小朋;蒋精华;苟林坤;陈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晟鑫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四川省华蓥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李子垭煤矿 |
主分类号: | E21F5/04 | 分类号: | E21F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周永宏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流 喷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炭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利用射流负压装置对抽采钻孔施工过程中钻孔内喷出的瓦斯和压风排粉粉尘、钻渣等进行喷雾灭尘处理,以防止施钻过程出现粉尘超限使施工环境恶化甚至造成粉尘爆炸等危险的发生。
背景技术
煤矿瓦斯、粉尘事故是井下的重大危害之一,若发生瓦斯、粉尘事故,不仅会严重破坏生产环境,而且会造成人员伤亡,给人民、企业、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消除瓦斯超限和粉尘是预防瓦斯、粉尘事故的前提条件,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之一。
由于地质沉积作用,煤层中积压了大量的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为了实现安全采掘,通常情况下,采掘前首先要布置专用瓦斯抽采坑道,采用坑道钻机施工抽采钻孔提前抽采瓦斯,待抽采达标后,方能开始采掘煤炭。然而在施工抽采钻孔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粉尘,这些粉尘如果不经过灭尘处理会严重恶化施工环境,粉尘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甚至无法继续施工。假如这种施转产生的粉尘本身为可燃物质,当其达到一定浓度后形成的事故比瓦斯事故更加严重。
在现有技术中,针对这一严重问题通常采取的办法是通过一个封孔罩封住转孔,使粉尘尽量少的扩散到工作空间,但是从实践中可以看出这种处理方式远远不能达到要求,仍然有大量的粉尘扩散到工作空间,严重影响到工作环境,并且因此施钻粉尘污染严重、施工环境十分恶劣,严重威胁粉尘超标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坑道内施工抽采钻孔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严重恶化施工环境、造成粉尘超标等安全隐患的不足,提出了射流负压喷雾灭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射流负压喷雾灭尘装置,包括灭尘管、射流组件和雾化单元,灭尘管为两端贯通的管道;射流组件设置于灭尘管内部,包括喷射方向沿灭尘管轴线方向指向一致的至少一个射流喷头;雾化单元包括混合腔主体,混合腔主体上设置注水口、气压口和出射口,所述气压口与出射口相对,注水口位于气压口和出射口之间,气压口和注水口分别连接高压气源和水源,并且注水口注水方向垂直与气压口气体输入方向;雾化单元的出射口与射流组件相连接。所述射流组件包括第一射流喷头,可以包括第二射流喷头,所述第一射流喷头包括输入口和喷嘴,所述第二射流喷头包括输入口、输出口和喷嘴,所述第一射流喷头的输入口可与第二射流喷头的输出口相连接组成射流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灭尘管两端包括公母连接头,所述灭尘管射流方向的后方公母连接头与输送粉尘的管道相连接,前方与收集废物的管道相连接。
为了连接方便,所述第一射流喷头和第二射流喷头之间通过喷头连接件连接,所述喷头连接件包括能分别与第一射流喷头的输入口和第二射流喷头的输出口相连接的接口。
具体的,所述第一射流喷头的输入口和第二射流喷头的输出口为内螺纹结构,喷头连接件的接口为相吻合的外螺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灭尘管内定向安置高压射流喷头形成射流系统用于煤矿坑道转孔灭尘属于行业内创新性应用,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可以通过喷头喷射的高压水汽使粉尘沉积形成流体混合物以便于处理,同时由于喷头喷雾产生的射流效应在灭尘管内形成了射流负压,该负压可以将钻孔内喷射出的粉尘源源不断的吸入灭尘管进行处理,使灭尘效果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喷头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第一射流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第二射流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射流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晟鑫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四川省华蓥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李子垭煤矿,未经成都晟鑫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四川省华蓥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李子垭煤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76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