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U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4029.2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2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顾沈明;胡超;崔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顾王建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折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的U盘。
背景技术
传统的U盘在插接在电脑机箱上之后,结构都是固定的,U盘壳体经常凸出在外面,如果不小心碰到就容易使U盘前段的U盘插头部分这断在机箱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U盘,使U盘可折叠的连接在电脑上,避免U盘凸出在机箱上。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折叠的U盘,包括U盘插头、U盘壳体以及设置在U盘壳体内的存储器,所述U盘插头与U盘壳体之间经旋转件活动连接,所述旋转件呈π字形结构,所述U盘插头的底部形成T形连接盘,旋转件的上端面形成有与T形连接盘相配合的T形腔,U盘插头经T形连接盘插入T形腔内与旋转件形成旋转连接,所述旋转件的下部与U盘壳体形成折叠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件与U盘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为,在U盘壳体的上端形成有凹腔,凹腔两侧的U盘壳体上开设有销轴孔,在旋转件下端的两片连接板上形成有与销轴孔相配合的销轴,所述旋转件通过销轴插入销轴孔内与U盘壳体形成折叠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销轴上套接有橡胶圈,橡胶圈的两侧端面分别与U盘壳体和连接板相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U盘将旋转件可以与U盘插头之间相对的水平旋转或者折叠的运动,从而当U盘插头连接在电脑机箱上的时候,可以通过折叠U盘壳体,从而避免U盘壳体凸出在机箱外部,有效保护U盘被误伤折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U盘壳体,2、U盘插头,21、T形连接盘,3、存储器,4、旋转件,41、连接板,5、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可折叠的U盘,包括U盘插头、U盘壳体1以及设置在U盘壳体1内的存储器3,U盘插头与U盘壳体1之间经旋转件4活动连接,U盘插头2经导线与存储器3电连接,旋转件4呈π字形结构,U盘插头的底部形成T形连接盘21,旋转件4的上端面形成有与T形连接盘21相配合的T形腔,U盘插头经T形连接盘21插入T形腔内与旋转件4形成旋转连接,这样U盘插头2相对于旋转件4可做水平转动,旋转件4的下部与U盘壳体1形成折叠连接。
该折叠连接结构为,在U盘壳体1的上端形成有凹腔,凹腔两侧的U盘壳体1上开设有销轴孔,在旋转件4下端的两片连接板41上形成有与销轴孔相配合的销轴,旋转件4通过销轴插入销轴孔内与U盘壳体1形成折叠连接。
为使U盘壳体1与旋转件4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折叠角度,在销轴上套接有橡胶圈5,橡胶圈5的两侧端面分别与U盘壳体1和连接板41相抵。这样便可以限制U盘壳体1相对于旋转件4的自由转动,即,需要通过一定的外力才可以转动U盘壳体1。
本实用新型的U盘在连接在电脑机箱上之后,便可以将U盘壳体1部分,折叠向电脑机箱,而后可以通过转动旋转件4调节U盘壳体1停留的位置,有效避免因误伤U盘致使U盘折断。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40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以自动滴液的蓄电池
- 下一篇:一种燃气轮机用压气机的低压进口可转导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