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1878.2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5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善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雅笋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00;F21V17/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2385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LED装置,由于环境温度高,往往需要设定散热系统,但传统的散热系统大都为内置型,不直接与空气接触,此做法是为了保证散热系统的使用寿命,如果散热系统长期裸露在外,则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LED装置的使用寿命简单,或者散热系统的损害。但散热系统内置的话又会影响整个LED装置的整体散热效果,因此,在一些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使用的LED装置,需要更好的散热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拆卸方便的的LED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LED装置,包括上壳与下壳,所述下壳内设置有一反光罩、驱动电源、LED光源和散热主片,所述驱动电源设置在散热主片下端,所述LED光源设置在驱动电源与反光罩之间,所述上壳外侧设置有第一散热副片,所述上壳内部设置有第二散热副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散热副片与散热主片均由一片以上的散热片组成,各散热片间形成一个空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散热副片与第二散热副片均由散热效果好的铝材料制成,第一散热副片与第二散热副片为一体结构,安装时穿过上壳的安装孔,并用焊接方式与上壳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与下壳间设有两根锁链,用于连接上壳与下壳,第二散热副片与散热主片接触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是,通过第二散热副片与散热主片的接触,散热主片在散热时将热量传递给第二散热副片,第二散热副片将热量传递给第一散热副片,并由第一散热副片带走热量,避免散热系统直接与空气接触而导致的系统问题,可适用于潮湿环境,且本实用新型可将上壳与下壳拆分,利用锁链来连接,此时散热主片完全裸露于空气中,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壳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LED装置,包括上壳1与下壳2,所述下壳2内设置有一反光罩3、驱动电源5、LED光源4和散热主片6,所述驱动电源5设置在散热主片6下端,所述LED光源4设置在驱动电源5与反光罩3之间,所述上壳1外侧设置有第一散热副片8,所述上壳1内部设置有第二散热副片9。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散热副片9与散热主片6均由一片以上的散热片组成,各散热片间形成一个空隙,安装时,第二散热副片9安插在散热主片6的空隙内,使得各个散热片互相接触,进而进行热量的传递,接触面多,散热速度更快。
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副片8与第二散热副片9均由散热效果好的铝材料制成,第一散热副片8与第二散热副片9为一体结构,安装时穿过上壳的安装孔,并用焊接方式与上壳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上壳1与下壳2间设有两根锁链7,用于连接上壳1与下壳2,第二散热副片9与散热主片6接触安装,当环境温度和LED灯珠温度过高时,可将第一散热副片拔出,利用锁链连接,散热主片与空气直接接触,可做暂时的散热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是,通过第二散热副片与散热主片的接触,散热主片在散热时将热量传递给第二散热副片,第二散热副片将热量传递给第一散热副片,并由第一散热副片带走热量,避免散热系统直接与空气接触而导致的系统问题,可适用于潮湿环境,且本实用新型可将上壳与下壳拆分,利用锁链来连接,此时散热主片完全裸露于空气中,散热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雅笋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雅笋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18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