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制木炭的炭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7561.1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3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翟洪平;石承义;刘荣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黎平县侗乡米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57/00;C10C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7300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制 木炭 炭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制木炭的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制木炭的炭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机制木炭作为传统木炭的替代产品,它有燃烧时间长、热值高、不冒烟、不发爆、环保等多种优点,机制木炭一般以木屑为原料,工艺上主要是把木屑经机器高温、高压成型后,再送入炭化炉内炭化而成。炭化一般采用干馏法,即将半成品机制木炭置于炭化炉中,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分解,逸出的挥发物不能冷凝的是木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能冷凝的是木焦油和焦木酸,传统炭化过程产生的木煤气、木焦油和焦木酸等物质一般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且出炭率较低,仅为30%左右,同时木煤气、木焦油和焦木酸等物质自身还存在利用价值,直接排放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加工企业的成本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或回收炭化过程产生的挥发物的机制木炭的炭化设备,避免挥发物直接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浪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机制木炭的炭化设备,它包括冷却池和均布在冷却池两侧且呈间隔布置的若干炭化炉,所述冷却池内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根主管,冷却池内部一侧的油管与位于冷却池另一侧外部的每个炭化炉之间还连接有倾斜布置的排气管,主管末端伸出冷却池并与设置在冷却池外部的油箱相连;
所述主管上连接有抽气管,抽气管末端与设置在油箱上方的风机入口相连,风机出口端连接有L形的出气管,出气管后端置于冷却池另一侧并与冷却池的侧壁平行,出气管的后端上设有若干回流管,每根回流管均与其对应的一个炭化炉相连。
所述风机底部支架,支架置于油箱上方。
所述排气管与炭化炉的连接端置于炭化炉中部。
所述排气管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20°。
所述出气管连接在风机出口的分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
所述冷却池的容积为30~50m3。
所述冷却池的宽度为4~6m。
所述冷却池采用厚度为5mm的钢板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环保型机制木炭炭化设备,将炭化过程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木煤气回流至炭化炉内再次燃烧,实现木煤气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费或排放造成污染,且木煤气回流还能有效提升炭化炉炉温,炭化效率得以升高;此外,由于木煤气的再次回炉燃烧,能替代部分炭化燃料的消耗,进而节约了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能回收木焦油和焦木酸等副产物,避免了有用资源的浪费,提升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除冷却池的结构图;
图中:1-冷却池,2-主管,3-炭化炉,4-排气管,5-抽气管,6-风机,7-支架,8-油箱,9-出气管,10-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制木炭的炭化设备,它包括冷却池1和均布在冷却池1两侧且呈间隔布置的若干炭化炉3,所述冷却池1内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根主管2,冷却池1内部一侧的油管8与位于冷却池另一侧外部的每个炭化炉3之间还连接有倾斜布置的排气管4,主管2末端伸出冷却池1并与设置在冷却池1外部的油箱8相连;
所述主管2上连接有抽气管5,抽气管5末端与设置在油箱8上方的风机6入口相连,风机6出口端连接有L形的出气管9,出气管9后端置于冷却池1另一侧并与冷却池1的侧壁平行,出气管9的后端上设有若干回流管10,每根回流管10均与其对应的一个炭化炉3相连。
所述风机6底部支架7,支架7置于油箱8上方,支架7不仅起到支撑风机6的作用还可以实现油箱8的遮挡,避免杂质进入回收液。
为了保证木焦油和焦木酸等物质能顺利进入排气管4,所述排气管4与炭化炉3的连接端置于炭化炉3中部。
所述排气管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20°,冷凝后的木焦油和焦木酸等挥发物能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进油管8,无需外力协助。
为了与炭化炉3的炉口同高,保证回流管10的安装,所述出气管9连接在风机6出口的分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
为了保证冷凝效率并保证水量足够多次使用,所述冷却池1的容积为30~50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黎平县侗乡米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黎平县侗乡米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75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