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断电保护弹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3145.8 | 申请日: | 2013-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6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一精密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64 | 分类号: | H01H50/64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谢伟 |
地址: | 21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电 保护 弹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电保护弹簧。
背景技术
继电器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及转换电路等作用。继电器的种类较多,如电磁式继电器、舌簧式继电器、启动继电器、限时继电器、直流继电器及交流继电器等,在电子电路中应用得最广泛的是电磁式继电器。虽然种类多样,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弹簧都是不可或缺的,在继电器上的弹簧用于断电保护,其对灵敏度的要求非常高,现在市面上的采用的大部分都是为普通形状的弹簧,在运动时,由于工作环境的影响,弹簧很容易发生变形或者扭曲,这样就大幅的降低了其灵敏度。另外,由于出现的变形或者扭曲等不良现象,让弹簧本身的使用寿命也随之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灵敏度高,且使用寿命长的断电保护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断电保护弹簧,所述弹簧包括变形主体及设在变形主体内的固定架,主体呈螺旋状。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圈及设置在固定圈下方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
作为优选,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位于同一平面,相互对称;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位于同一平面,相互对称。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高度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架共有两个固定圈,分别位于固定架的上下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由一个以上的螺旋圈体按相同比例沿同一中心线向外螺旋延伸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螺旋圈体为圆形。
作为优选,每个圆形螺旋圈体的直径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固定架,让弹簧在运动时,有固定的路径,有效避免了运动时可能发生的变形或者扭曲的不良现象,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在断电保护时的灵敏度,且因为避免了不良现象,而增加了弹簧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断电保护弹簧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断电保护弹簧中固定架的结构图。
图中:1、变形主体;2、固定架;20、固定圈;21、第一支撑杆;22、第二支撑杆;23、第三支撑杆;24、第四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断电保护弹簧,包括变形主体1,及设置在变形主体1内的固定架2;所述变形主体1呈螺旋状,由一个以上的螺旋圈体按相同比例沿同一中心线向外螺旋延伸组成,所述螺旋圈体为圆形,每个圆形螺旋圈体的直径均相同;所述固定架2包括固定圈20及设置在固定圈20下方的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第三支撑杆23和第四支撑杆24,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第三支撑杆23位于同一平面,相互对称;所述第二支撑杆22和第四支撑杆24位于同一平面,相互对称;固定架2的设计,让变形主体1在向下弯曲或者向上回弹时,都可以按固定的路径运动,避免在断电保护时,出现变形或者扭曲,而出现反应不够灵敏的情况,固定路径后,不但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同时还可以增加变形主体1的使用寿命,因为固定路径后,变形主体1在向下弯曲或向上回弹时的工作情况都趋于稳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第三支撑杆23和第四支撑杆24高度相同,所述固定架2共有两个固定圈20,分别位于固定架2的上下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一精密机械(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华一精密机械(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31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模组
- 下一篇:氟丙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