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喷雾造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0072.7 | 申请日: | 201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4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明;冼致欣;孙红;施存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仲化工(广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4 | 分类号: | B01J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彭晓玲 |
地址: | 53003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雾造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喷雾造粉装置种类繁多,现行的喷雾造粉技术,通过对物料加热使其呈流体状态,热物料经雾化轮雾化后,通过物料与气流同上往下流方式风力降温,将物料携带的热量从出风口排出,达到粉化和降温的目的;但冷却效率低,只能造细粉;出风口时常有物料被风力带出,造成物料损,导致环境污染;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尘埃对产品造成污染,尤其是遇到扬尘天气更会加重产品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喷雾造粉装置的不足,发明了一种改进的喷雾造粉装置,该喷雾造粉装置环保,不污染环境,高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喷雾造粉装置,包括:
喷雾塔,其内为空腔结构,且喷雾塔上端设置有第一出风口;
第一旋风分离器,其上设置有第一入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一回料口,第一入风口与喷雾塔第一出风口对接;
列管换热器,其上端与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二出风口连接及所述列管换热器下端配置有排料口;
高压风机,所述的高压风机配置有吸风口、吹风口,其中,吸风口与列管换热器排料口对接;
第二旋风分离器,其上设置有第二入风口、第二回料口及顶部设置有第三排风口;
进风管,其一端管口延伸入喷雾塔下部空腔内,另一端与所述高压风机吹风口连接,所述第二入风口、第二回料口、第一回料口分别与进风管管体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入风口通过风压平衡管与进风管管体表面固接。
优选的是,第一回料口与第二回料口处分别设有回料阀。
优选的是,所述的喷雾塔上端靠近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进料口,喷雾塔底端配置有放料管。
优选的是,所述的进料口内设有进料管,进料管从喷雾塔外部延伸至喷雾塔内腔,进料管处于喷雾塔内腔的一端接连雾化元件。
优选的是,所述的放料管内设有放料阀。
优选的是,所述的雾化元件为雾化轮或雾化盘。
优选的是,列管换热器排料口旁设有进水管,列管换热器水平位置低的底部设有放水阀。
优选的是,列管换热器上部还设置有回水管。
优选的是,列管换热器内的冷介质为低温不可燃的流体物质。
本喷雾造粉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喷雾造粉装置以现有的喷雾造粉装置为基础进行改进,使得喷雾塔内气流与物料之间形成对流;在喷雾塔增设旋分离器,物料不会被风力带出,减少物料损失量;列管换热器,提供冷介质(自来水、自然水、地下水、冷冻水、冷冻盐水)与第一旋分离器传输过来的物质进行热交换,强制换热,冷却效率高,设备效率高;风压平衡管,保持系统运行中风压稳定;风力闭路循环,喷雾造珠(或造粉)运行中与环境隔离,产品不会受环境空气中的尘埃污染;雾化盘或雾化轮作雾化元件,既可造珠又可造粉,可有效降低喷雾塔的高度,因而可降低喷雾塔的制造成本,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喷雾造粉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喷雾塔,2为进料口,3为进料管,4为雾化元件,5为第一出风口,6为第一入风口,7为第一旋风分离器,8为第二出风口,9为出风管,10为回水管,11为列管换热器,12为进水管,13为放水阀,14为吸风口,15为高压风机,16为吹风口,17为进风管,18为第一回料管,19为第二回料口,20为第二回料阀,21为第二旋风分离器,22为第三出风口,23为第二入风口,24为风压平衡管,25为第二回料管,26为第一回料阀,27为第一回料口,28为放料阀,29为放料管,30为排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受制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仲化工(广西)有限公司,未经启仲化工(广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00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