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6579.3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1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吴祝平;方志宏;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405;H01R13/6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2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属于精密零件,通常用于与一对接端连接器电性连接,实现信号传输的功能,电连接器在电子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如:电脑内部印刷电路板上就具有各式各样的电连接器,诸如USB连接器、D-Sub连接器、RJ-45连接器等。通常来说,电连接器都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上通常设有固持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槽,而大多数电连接器都需要通过与另一对接端连接器对接后才能实现信号传输,由于电连接器本身体积小巧,且由塑料制成,在对接插拔过程中,容易因受力不稳而造成对绝缘本体的损坏,因此,应该尽量减少在对接过程中对绝缘本体产生的破坏。目前,大多数电连接器在对接过程中,为了防止误插入而带来的损害,通常会在电连接器上设置防呆结构,比较常见的是将对接框口设置成非对称形式,从而使对接时只能按照预定的对接方式对接,否则将无法顺利对接插入,这大大降低了误插入所带来的损害,但是,也增加了对接过程的麻烦,操作人员往往需要看清楚后才能顺利对接,发现错误时,需调整后再进行对接插入,使得对接过程不够顺畅。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能改善对接过程的顺畅性,提高对接操作的便利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卡持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以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及自基部凸伸出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有一顶壁、与顶壁平行设置的底壁、及连接所述顶壁和底壁的侧壁,所述顶壁与底壁呈上、下对称设置,两侧壁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顶壁和底壁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所述侧壁的斜面,且所述侧壁设有凸伸出所述顶壁和底壁的导引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壁、底壁及侧壁之间形成一对接腔及位于对接腔前端的对接框口,所述对接框口呈矩形,所述导引部位于所述对接框口的两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部呈长条形设置,并设有一与所述对接部连接的连接部及位于连接部两端的固定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的后侧设有一开口及位于开口上下两侧的定位壁,所述定位壁上设有若干排列设置的卡槽,用于卡持所述导电端子。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上设有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侧设有一凸出的定位柱。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壁表面和底壁表面均设有一与所述遮蔽壳体卡持连接的凸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包覆于所述对接部上的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两侧的耳部;主体部的两侧设有与所述斜面配合的坡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耳部呈四方形片状,其自所述主体部的后侧向外弯折延伸而出,且所述耳部设有与所述固定孔对应设置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改良绝缘本体的结构,使得对接部的对接框口呈对称设计,如此,可支持对接电连接器的正、反方向插入,降低了对插入方向的要求,可提高插入的便利性;同时,在对接部两侧设有斜面和导引部,可使得对接过程更为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去除遮蔽壳体后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卡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上的遮蔽壳体20、以及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30。所述电连接器100安装于电路板上,且用于与一对接电连接器对接连接,从而实现电信号的传输。
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一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凸伸出的对接部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65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