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囊内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4694.2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9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思德;张玮;韩泽龙;徐扬志;李爱民;王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1/273;A61B5/07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囊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胶囊内镜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胃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二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第三位,每年胃癌相关死亡人数超过30万人。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治疗的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达84%~99%,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的预后差,术后5年生存率约23-36%。我国胃癌病例目前仍以进展期胃癌为主,早期胃癌诊断率仅10%左右。至今为止临床上的筛查方法均存在各自的缺点:血清学指标敏感性、特异性不高,插入式胃镜检查为侵入式操作,患者痛苦大、难以耐受、依从性差,应用镇静剂或全麻状态下行胃肠镜检查虽可减轻受检者痛苦,但不良反应和禁忌证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建立一种无创、方便快捷的胃部检查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全称“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无创诊断技术,于2001年经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小肠疾病的检查。CE具有操作简单、检查方便、无创伤、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等优点。至2013年,已经有超过125万人接受了胶囊内镜检查。目前胶囊内镜主要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克罗恩病、小肠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且近年由于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用于检查食管和结肠的胶囊内镜,胶囊内镜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为消化科医生提供了很大帮助。
目前的胶囊内镜系统采用无线电作为传输数据方式,受检者在吞服胶囊内镜同时需穿上厚重的背心来接收图像,检查结束后需将仪器交还给医生读片。而且,因胶囊内镜检查可能存在胶囊滞留风险,此检查必须在医院内进行,对于无症状的受检者来说,这种方式仍不够方便,检查时不能正常进行学习、工作,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亟需一种使用方便的胶囊内镜系统,使得受检者可于医院外自行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囊内镜系统,能够便于受检者可于医院外自行安全的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胶囊内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囊内镜系统包括具有蓝牙传输模块的胶囊内镜、由受检者携带使用的移动终端记录仪、云端服务器和建设在医院中的图像处理终端;所述胶囊内镜的蓝牙传输模块与移动终端记录仪蓝牙通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记录仪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和图像处理终端之间网络通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记录仪接收胶囊内镜获取到的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中进行保存,所述图像处理终端从云端服务器下载所述图像数据。
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消化道检查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胶囊内镜包括胶囊形外壳、光学镜头、CMOS传感器、微控制器、为胶囊内镜供电的电池和所述蓝牙传输模块;所述外壳设有透明端部,所述光学镜头、LED灯、CMOS传感器、微控制器、电池和所述蓝牙传输模块均安装在外壳内,其中,所述光学镜头安装在CMOS传感器上,其拍摄方向朝向外壳的透明端部设置,并且光学镜头的两侧均通过安装支架设有LED灯,所述CMOS传感器和蓝牙传输模块与微控制器的相应端口电连接,微控制器接收CMOS传感器通过光学镜头获取到的图像数据,并通过蓝牙传输模块将该图像数据同步传输到所述移动终端记录仪上。
为了保证用于消化道检查的胶囊内镜在检查过程中能够正常工作,所述电池设有三块。
为了能将胶囊内镜应用于胃部检查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壳的两端均为所述透明端部,所述光学镜头、CMOS传感器和微控制器均设有两个,两个光学镜头的拍摄方向分别朝向所述外壳两端的透明端部。
为了保证用于胃部检查的胶囊内镜在检查过程中能够正常工作,并且减小其体积,以降低胶囊内镜滞留受检者体内的风险,所述电池设有两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透明端部为微焦距凸透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移动终端记录仪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46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