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盘管轨道式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6075.0 | 申请日: | 2013-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4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绿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02 | 分类号: | F24D19/02;F24D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201402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暖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盘管底座。
背景技术
地暖施工过程,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是整个工程的重要部分,在其质量管控中,使用的辅材产生的变化会对工程产生潜在影响,尤其是在固定加热管环节,其是地面供暖的重要步骤,固定方法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效率,若固定方法不当,很可能为地暖工程留下隐患。现有技术中的固定一般采用卡钉固定,其具有比重小、重量轻的优点,易于搬运和运输,并且材料具有回收再利用的优势,但使用卡钉一个一个固定,每个个体受力面少,刚度、强度均不佳,穿透力差,废品率较高,造成施工困难,不但施工效率较低,而且卡钉损耗率居高不下。同时,管道铺设费时费力,工程进度较慢,且铺设精度不高。若采用辅件固定,会隔断管道与水泥层的接触面,提高能耗。
有鉴于此,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进度,并节能降耗,是本领域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固定作业效率较低,精度不高,卡钉损耗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盘管轨道式底座。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盘管轨道式底座,包括承托座,组设于承托座顶侧的两个以上的容置座,以及设置在承托座底侧的钉腿,容置座具有容置空间。
优选地,盘管轨道式底座的容置座并排设置,座间距为15-20厘米;
优选地,盘管轨道式底座的容置空间上设置有透气孔;
优选地,盘管轨道式底座的承托座具有从承托座底侧引至承托座顶侧的通孔,通孔穿通容置座;
优选地,盘管轨道式底座的通孔为一个或多个;
优选地,盘管轨道式底座的钉腿设置在容置座的下方;
优选地,盘管轨道式底座的钉腿至少为一个;
优选地,盘管轨道式底座的钉腿上具有倒刺;
优选地,盘管轨道式底座的钉腿长度为0.8-1.2厘米;
优选地,盘管轨道式底座容置空间的横截面为开口向上的弧形。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盘管轨道式底座,不但能够提高管道铺设精度,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单独使用卡钉固定时损耗率高,固定方法不当存在施工隐患的问题,固定精准牢固,还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进度,该盘管轨道式底座可根据施工需要裁剪底座面积,操作灵活方便,同时,通孔及透气孔的设计既扩大了与水泥层的接触面积,节约能耗、传热均匀,又减少了塑料使用量,降低成本的同时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之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铺设管道后盘管轨道式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铺设管道后盘管轨道式底座的第一侧视图;
图3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铺设管道后盘管轨道式底座的第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图2、图3分别示出了铺设管道后盘管轨道式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及第一、第二侧视图。如图所示,该盘管轨道式底座包括承托座10,组设于承托座顶侧的容置座20,以及设置在承托座10底侧的钉腿30,其中,容置座20为两个以上,并排设置在承托座10上,座间距为15-20厘米,符合国家标准,容置座20具有容置空间21,容置空间21为不封闭结构,用来固定管材,较佳选择为其横截面采用开口向上的弧形,形状与被固定的管材一致,使得两者配合更加贴合,固定更牢固,较佳的弧长为超过管材的半圆周,以增强固定强度。管材40铺设在该盘管轨道式底座上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图1示出了管材40卡合于容置座20之容置空间21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分别从不同侧面显示了管材铺设的示意图。
钉腿30设置在容置座20的正下方,至少为一个,钉腿30上具有倒刺31,倒刺31至少为一对,设置有倒刺的钉腿固定更加牢固。钉腿的数量越多牢固度越高,性能越稳定,根据容置座20的座间距及容置空间21的跨度,较优的钉腿数量为2-3个。钉腿的长度为0.8-1.2厘米,短于普通卡钉钉腿2厘米的长度,以防止安装盘管轨道式底座的过程中钉腿发生变形,无法承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绿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绿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60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