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舒筋板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1983.0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8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基华 |
主分类号: | A63B23/04 | 分类号: | A63B23/04;A63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舒筋板凳的技术,尤指一种能让使用者平躺在上方,并能定位于不同角度,以依照不同使用者需求达到拉筋舒展筋骨的舒筋板凳。
背景技术
人体常因姿势不良或长期处于同一姿势,而容易导致腰背酸痛及腰腿疼痛等疾病。依据神经解剖学及生物力学,使用反向拱桥原理依脊椎神经所分布的部位,采用自然拉伸或弧形拱桥贴靠拉伸之类的运动方式导正,可纾解脊椎神经,改善腰背酸痛。
传统最为常见的腿部拉伸舒压方式就是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然后将双腿直接伸直并靠在墙壁上,此时身体与双腿大约呈九十度,但其实这种方式因位夹角过大很容易造成腰部的负担,对于年长或腰部受过运动伤害的人来说,这种姿势无法真正达到舒压或改善酸痛,反而有可能造成另一种运动伤害。
另外,常见的运动健身器材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M275859号专利,揭露一种多功能拉筋健身器,主要具有一中央弧形主支架,在主支架两端分别组接脚架,让使用者直接躺在中央弧形主支架上,双手及双脚则分别抵靠在脚架内,使身体及腿部形成拱形而达到拉筋健身的目的。
然而,现有的拉筋健身器体积庞大,不使用时很占空间,且无法调整角度,所以无法适用于每个人,尤其是年长者或是不常运动的人都不适合使用,容易造成运动伤害,而无法达到预期的功效。
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能调整角度的舒筋板凳,在不使用时也可以转换成一般椅子,所以不会有占据空间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能调整不同角度,所以更能符合各种不同需求的人士使用,以提升整体实用性,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揭露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舒筋板凳,主要是至少具有三种不同角度,且组装使用方便,让使用者除了能水平拉伸外,更能依照不同需求朝上或朝下拉伸舒展,以确实达到拉筋舒展筋骨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舒筋板凳,当不作为拉筋使用时,能将整体转换成一般的座椅使用,更能提升整体的实用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舒筋板凳,包含:一座板、一背板以及复数支撑架。座板底部设有椅架,座板一侧边设有至少一第一插接部;背板一侧边设有至少一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枢接组装,令背板固定于座板一侧且能于座板侧边转动;复数支撑架分别装设于背板底部,且每一个支撑架具有不同的长度,能自背板朝外转动至地面,供支撑背板与座板之间形成不同夹角。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为插杆,且数量为两个,第二插接部为插槽,数量亦为两个。座板的后侧设有两个固定管,固定管由座板底部朝后方延伸。背板的后侧分别设有对应两个固定管的固定杆,固定杆能插接于固定管内,供背板定位在座板的后侧。支撑架的数量为三个,每个支撑架呈ㄇ型,且具有不同大小,由小自大环设于该背板底部。座板底部后侧进一步设有一斜杆,斜杆自座板底部后侧朝向外侧延伸。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舒筋板凳不仅组装便利,使用时具有至少三种不同的角度,更能依照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调整,且使用便利,实际使用时只要直接平躺在座板及背板上即可达到拉筋舒展筋骨的功效,最重要的是,当舒筋完成后,又可快速组装成一般座椅使用,所以更不占空间也无须收藏,更能提升整体实用性及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舒筋板凳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舒筋板凳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舒筋板凳一较佳实施例的水平状态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舒筋板凳一较佳实施例的朝上状态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舒筋板凳一较佳实施例的朝下状态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舒筋板凳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舒筋板凳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舒筋板凳
11------座板
110------椅架
111------第一插接部
112------固定管
113------斜杆
12------背板
121------第二插接部
122------固定杆
13------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基华,未经吴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19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体感互动平台
- 下一篇:一种由软硬质材料复合的航空氧气面罩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