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随钻井壁修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6468.3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1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根旺;王部队;何建锋;鲁运来;袁维运;陈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0 | 分类号: | E21B7/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382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 修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壁修正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随钻井壁修正器。
背景技术
石油钻井技术是构建地下与地面油气通道并获得地下油气的关键技术,而钻井工程是一种与地层紧密相关的综合工程,随着油气勘探速度的进一步加快,钻井提速工作的深入开展,钻井速度大幅度地提高。石油钻井的主要对象是各类地层,地层是制约钻井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石油钻井过程中钻遇到的一类地层为盐膏层,在钻遇盐膏层的过程中,由于盐膏层的蠕变导致井眼尺寸变小而缩径,盐膏层缩径对石油钻井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在发生缩径后,采用短起下钻的方式来修正井壁,为了扩大井径使得短起下钻的次数多,增加了钻井时间,二是在起下钻过程中遇阻卡,严重影响了钻井时效,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随钻井壁修正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在钻遇盐膏层的井壁修正过程中存在的短起下钻次数多和起下钻过程遇阻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随钻井壁修正器,包括本体,在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中心通孔,在本体外侧中部固定有不少于两个的轴向修正块,在相邻的轴向修正块之间形成导引槽,在本体的上部外侧设置有外螺纹,在本体的下部内侧设置有内螺纹。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本体外侧中部可一体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轴向修正块。
上述轴向修正块可呈长方形,轴向修正块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端面倒角,轴向修正块的两侧均设置有侧面倒角。
上述端面倒角可在40度至45度之间,侧面倒角在60度至80度之间。
上述轴向修正块的厚度可在24.5mm至36.5mm之间。
上述轴向修正块的外侧可敷焊有钨钢层。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在钻遇盐膏层的井壁修正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修正井壁,减少了短起下钻次数,防止了起下钻遇阻卡现象的发生,能够减少短起下钻次数,节约了钻井时间,减少了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本体,2为中心通孔,3为轴向修正块,4为导引槽,5为外螺纹,6为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所示,该随钻井壁修正器包括本体1,在本体1的中部设置有中心通孔2,在本体1外侧中部固定有不少于两个的轴向修正块3,在相邻的轴向修正块3之间形成导引槽4,在本体1的上部外侧设置有外螺纹5,在本体1的下部内侧设置有内螺纹6。本体1分别通过外螺纹5和内螺纹6固定安装在两节钻杆之间,通过旋转钻杆使得修正块同步转动,采用转动的修正块扩大缩径的盐膏层井眼的内径,直至缩径的盐膏层井眼内径达到钻井要求为止,从而减少了短起下钻的次数,节约了钻井时间,避免了起下钻过程遇阻卡现象的发生。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随钻井壁修正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所示,在本体1外侧中部一体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轴向修正块3。
如附图1、2所示,轴向修正块3呈长方形,轴向修正块3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端面倒角,轴向修正块3的两侧均设置有侧面倒角。端面倒角与侧面倒角的设置,能够使得修正块在转动的过程中,更易于修正井壁,提高了修正井壁的工作效率。
根据需要,端面倒角在40度至45度之间,侧面倒角在60度至80度之间。
根据需要,轴向修正块3的厚度在24.5mm至36.5mm之间。
根据需要,在轴向修正块3的外侧敷焊有钨钢层。钨钢层的设置能够提高修正块的耐磨性能,延长修正块的使用时间。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64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扩展模块交互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DCS模拟机后备盘接口处理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