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2139.1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8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沈庭州;邱金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庭州 |
主分类号: | A47G9/02 | 分类号: | A47G9/02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001 江苏省淮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窜绒立衬 羽绒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床上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
背景技术
被子,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床上用品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不同的需求,种类也日益丰富,可分为羊绒被、羽绒被、蚕丝被、棉花被、纤维被等。而羽绒被因其保暖性、轻柔性、美观性以及舒适性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羽绒服的制作工艺有传统的手工缝制、缝纫设备的直缝式,发展到如今的立衬式,上述制作工艺所生产的羽绒被存在如下弊端:
一、手工缝制羽绒被,工作效率低,工人工作强度大。
二、直缝式羽绒被,存在厚薄不均的问题,而且羽绒容易从针线孔的缝隙出跑出。
三、现有的立衬式羽绒被,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内部的充绒口没有缝合,导致羽绒被在使用一端时间后,内部羽绒通过充绒口窜绒,导致羽绒被厚薄不均,保暖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该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现有立衬羽绒被窜绒,导致羽绒被保暖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便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窜绒立衬羽绒被,包括被面层、充绒层,所述被面层包括A被面层(1)、B被面层(1′),充绒层包括A充绒区域(2)、B充绒区域(2′),A被面层(1)与B被面层(1′)四周缝制固定,A充绒区域(2)、B充绒区域(2′)缝制固定,A充绒区域(2)、B充绒区域(2′)内填充羽绒,其特征在于:所述A充绒区域(2)、B充绒区域(2′)均由多个独立充绒单体(3、3′)构成,对应区域的独立充绒单体(3、3′)之间缝制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A充绒区域(2)、B充绒区域(2′)由横向设置的A内衬条(5)、与纵向设置的B内衬条(4)构成,B内衬条(4)为一整体长条,相邻B内衬条(4)之间设置有A内衬条(5),两个相邻且平行设置的A内衬条(5)与相邻B内衬条(4)构成独立充绒单体(3、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A内衬条(5)两端通过连接条(6)与相邻的B内衬条(4)缝制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A内衬条(5)由弹性纺织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羽绒被内部充绒区域的充绒单体均为相互独立,不存在窜绒问题,提高了羽绒被的保暖效果;
二、本实用新型A内衬条由弹性纺织材料制成,在制作羽绒被的过程中便于各充绒单体在充绒完毕后的缝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被面层、充绒层,被面层包括A被面层1、B被面层1′,充绒层包括A充绒区域2、B充绒区域2′,A被面层1与B被面层1′四周缝制固定,A充绒区域2、B充绒区域2′缝制固定,A充绒区域2、B充绒区域2′内填充羽绒, A充绒区域2、B充绒区域2′均由多个独立充绒单体3、3′构成,对应区域的独立充绒单体3、3′之间缝制固定, A充绒区域2、B充绒区域2′由横向设置的A内衬条5、与纵向设置的B内衬条4构成,B内衬条4为一整体长条,相邻B内衬条4之间设置有A内衬条5,两个相邻且平行设置的A内衬条5与相邻B内衬条4构成独立充绒单体3、充绒单体3′,所述A内衬条5两端通过连接条6与相邻的B内衬条4缝制固定,所述A内衬条5由弹性纺织材料制成。
结合图1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
首先将A被面层1、B被面层1′两长边、以及构成A充绒区域2、B充绒区域2′的充绒单体3、充绒单体3′同步缝制,构成充绒单体3、充绒单体3′的上下A内衬条5之间预留充绒口,A被面层1、B被面层1′两短边,暂不缝合,充绒设备分别从两短边通过预留充绒口向充绒单体3、充绒单体3′内充绒,每充好一个,就将预留充绒口缝合,由于充绒口是由两个具有弹性的A内衬条5构成,缝合过程比较快捷和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上述发明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庭州,未经沈庭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21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元颜色变化的太阳能指挥棒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组合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