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2059.6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8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琴 |
主分类号: | A47G19/16 | 分类号: | A47G19/16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黄肇平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具,特别涉及一种茶棒。
背景技术
目前泡茶的主要方式有专业茶具泡茶、普通茶杯和袋泡茶,专业茶具泡茶味道好,但是器具比较多,外出旅行或者办公室不方便使用,普通茶杯泡茶,茶叶泡后需要清洗杯子,且外出也不方便携带,而袋泡茶虽然携带方便,但是由于袋泡茶内茶叶数量一定,需要通过增减水的方式进行茶叶浓浅的选择,使用起来不方便,且袋泡茶只能一次性使用,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携带方便,且可以多次使用的茶棒,其通过搅拌的方式实现茶浓度的调节,简单方便,极大的解决了现有泡茶方式的不足,也提供一种新颖的泡茶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棒,所述茶棒包括由金属箔折叠构成的容腔,所述容腔底部折叠贴牢,所述容腔上端折叠贴牢构成握持部,所述容腔构成上下封口的密封腔,所述容腔内放置茶叶,所述容腔下端至少一面开有小孔,所述容腔上端开有通气孔。
所述容腔四面开有小孔。
所述小孔阵列分布与容腔四面。
所述通气孔的直径大于小孔。
所述金属箔采用铝箔或锡箔。
所述容腔为圆柱形或柱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容腔内填充茶叶,通过在杯中搅拌,使容腔内的茶叶泡开,通过搅拌的时间长短实现茶浓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茶棒,所述茶棒包括由金属箔折叠构成的容腔1,所述容腔1底部折叠贴牢,所述容腔1上端折叠贴牢构成握持部2,所述容腔1构成上下封口的密封腔,所述容腔1内放置茶叶,所述容腔1下端至少一面开有小孔3,所述容腔1上端开有通气孔4,所述容腔1四面开有小孔3,所述小孔3阵列分布与容腔1四面,所述通气孔4的直径大于小孔3,所述金属箔采用铝箔或锡箔,所述容腔1为圆柱形或柱形。
采用铝箔或锡箔,包装牢固,且安全无毒。以往茶包采用滤纸制成,长时间时候会出现破损,且不能进行搅拌,而采用铝箔或锡箔,其能固定形状,且在搅拌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在使用完之后通过甩干金属箔外的水份之后,不会使其受茶渍影响外观,可以多次使用。
金属箔较传统泡袋要坚固,所以在携带方便性上比较有优势,而且其不宜破损,且有避光的特性,从保存茶叶本身上也起到了帮助。
通过手持握持部2,将容腔1置于杯中水内,搅拌,使置于容腔1内的茶叶置于水中,实现冲泡茶水,在取出后,又能够良好的保存,且其体积较小,容易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容腔1上端设有通气孔4,在本实用新型置于杯子水内时,由于上端的通气孔4,通过大气压能使容腔1内的茶叶散发茶味较快,达到搅拌几下就可以冲泡一杯茶的效果。
而内置于容腔1内的大量的茶叶,可以满足使用者浓度的需求,想要浓度高的可以多进行搅拌,如果需要浓度低的可以少进行搅拌,按需操作,方便快捷,能满足大多数客户的需求。
手持茶棒的握持部2,将之放入一杯热水中并搅拌至所需要的强度。搅拌结束后,拿开茶棒,轻轻的将其中还剩余的水甩掉,然后将茶棒倒置一下以保证没有滴落下来的液体,即可存放。
同时其与现有的不锈钢茶棒的区别在于,不锈钢茶棒使用后需要进行清洗,而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后可以不需要进行清洗,只需将容腔外部的滴水甩干即可,也可以再次使用或直接丢弃,使用方便快捷。
以上结合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改进都理应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琴,未经王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20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热水器防过热系统
- 下一篇:具有除菌功能的风机盘管机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