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式等离子体腔和隧道式等离子灭菌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1704.2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7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克施为空气净化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H1/24 | 分类号: | H05H1/24;H05H1/26;A61L9/22;B03C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赵建刚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等离子 体腔 灭菌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等离子灭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式等离子体腔和隧道式等离子灭菌单元。
背景技术
现有近似技术为平板圆孔式放电结构,其结构特点是将任一尖端置于一圆孔中心上方,并距离圆孔一定位置固定,通过接驳正电极的尖端向圆孔切角边缘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因此结构是裸露的且并未施加外电场进行约束和屏蔽,所以在尖端较近处的等离子体受电场约束呈有序运动状态,因此受流经气流影响较小,此部分等离子体随气流的溢出量也较小;但在尖端较远处,因无外电场施加约束,此部分等离子体呈离散状态且受流经气流影响较大,随气流的溢出量也较大;且当流经气流离尖端较远时,大量等离子体随流经气流溢出,所以在结构内部除距离尖端较近的点之外,灭菌效率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式等离子体腔和隧道式等离子灭菌单元,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隧道式等离子体腔,包括,腔体和放电针,所述腔体为金属圆管,所述金属圆管与所述放电针同轴设置且所述放电针的针尖探入所述金属圆管内,所述金属圆管与所述放电针的同轴位置固定不变,所述金属圆管与所述放电针分别与供电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金属圆管为铝质圆管。
优选的,所述金属圆管的内径为50毫米±0.2毫米。
优选的,所述放电针的针尖探入所述金属圆管内5~15毫米。
优选的,所述放电针的针尖探入所述金属圆管内10毫米。
优选的,所述金属圆管的长度为70~130毫米;
和/或
所述放电针的直径为0.7~0.9毫米
和/或
所述放电针的长度为13~17毫米。
优选的,所述金属圆管的长度为80毫米;
和/或
所述放电针的直径为0.8毫米;
和/或
所述金属圆管的内径为50毫米
和/或
所述放电针的长度为15毫米。
优选的,所述金属圆管与所述放电针均同轴固定装配在绝缘基体上。
优选的,所述放电针与所述绝缘基体的放电针安装孔过盈连接。
一种隧道式等离子灭菌单元,包括一个以上所述隧道式等离子体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式等离子体腔,通过合理的结构配置,使得放电针针尖在腔体内与腔壁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晕,针壁与腔壁放电产生静电势场;因针壁与腔壁间产生的静电势场强度要大于腔体内的等离子体密度所以大部分等离子体被约束或屏蔽在腔体内而仅有极少量溢出,由此当空气流经腔内时可保证灭菌强度的恒定,同时实现了初级集尘的功效。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设置场合及灭菌量的需求装配多个所述隧道式等离子体腔形成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式等离子灭菌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了8个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式等离子体腔的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式等离子灭菌单元;
其中:1---金属圆管;2---放电针的尖部;3---放电针的尾部;4---绝缘基体;5---导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克施为空气净化技术(天津)有限公司,未经洛克施为空气净化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17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碘鸡精的配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型自行车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