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1301.8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9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周龙;裘晓;M·安吉莱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0 | 分类号: | B23B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杨胜军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头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钻头,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夹持柄的钻头。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钻头结构包括夹持柄、头部以及位于夹持柄和头部之间的排屑槽。通常,钻头的夹持柄由相应的机器通过夹持装置夹持,并且被机器驱动转动或其他运动方式,钻头被驱动后,头部将对被加工工件进行钻孔或其他加工方式加工,由此加工产生的钻屑,通过排屑槽排出加工区域。通过上述结构,使传统钻头在加工时,能持续工作。
在上述传统的钻头中,夹持柄由多种结构,用以适应不同的夹持装置。其中一种常用的结构为三角夹持柄,此三角夹持柄由铣削加工形成。但是,以铣削加工的三角夹持柄,其加工的效率低下,同时铣削加工是一种去除材料的加工,会浪费较多的原料。从而导致钻头的整体成本过高。
在此,本申请将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夹持柄的钻头,其可通过新的加工方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钻头。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钻头,其包括:夹持柄,用以被工具机的夹持装置夹持而驱动运动;刀头部,用于加工被加工工件;以及排屑部,位于夹持柄和刀头部之间,用以排出由加工形成的屑;其中,上述夹持柄包括挤压形成的三个夹持面。
可选地,所述夹持柄的三个夹持面在钻头的圆周方向上均分分布于夹持柄上。
可选地,所述夹持柄的三个夹持面之间具有三个凸肋。
可选地,所述凸肋在钻头的径向上高出钻头柄部的圆周面。
可选地,所述凸肋沿夹持柄的延长方向延伸形成。
可选地,所述夹持柄的三个夹持面用于被三爪夹持装置夹持。
因此,本申请为使用者提供一种通过挤压生产钻头的夹持柄,使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钻头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钻头的夹持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钻头的夹持柄的横截面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钻头10,钻头包括夹持柄12、刀头部16以及位于夹持柄12和刀头部16之间的排屑部14。夹持柄12用于被相应的工具机的夹持装置夹持,通过夹持装置被前述工具机驱动而进行相应的加工工作,如钻孔、锤钻等钻头所能进行的工作。刀头部16设置有相应的硬质合金或其他的硬质物质,用于进行对被加工工件进行加工。排屑部14用于排出被加工工件的屑。
本实用新型的钻头10的夹持柄12为三角夹持柄,用以被相应工具机的三爪夹持装置夹持。夹持柄12包括三个均分分布的夹持面120和连接三个夹持面120的三个凸肋122。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柄12三个夹持面120通过挤压成型的生产工艺形成,挤压成型可以为冷挤压或热挤压。三个夹持面120之间的三个凸肋122是在挤压三个夹持面120的过程中形成。在三个夹持面120被挤压形成中,其多余的材料被挤压后向边缘的方向挤压出去,在三个夹持面120被挤压形成后,多余的材料就形成了三个凸肋122。三个凸肋122在钻头10的径向上高出钻头10的外表面。
夹持柄12的三个夹持面120可以被三爪夹持夹持装置夹持。装配时,钻头10的夹持柄12三个平面被三爪夹持装置通过三个爪夹紧。通过上述配合,钻头10被装配到相应的工具机上。并且三个凸肋122不会影响三爪装置夹持三个夹持面120。
传统的三角夹持柄通常由铣削加工形成,三面加工占用较长工时,造成其成本高昂,使钻头10的总体的价格居高不下。本实用新型通过挤压的生产工艺形成钻头10的夹持柄12的三个夹持面120,并且在三个夹持面 120之间还具有由挤压后形成的三个凸肋122,三个凸肋122沿夹持柄12的延长方向衍生,使夹持柄12的强度增加,不容易被扭曲或折断。
通过挤压的生产工艺生产的钻头10的夹持柄,相对传统的铣削加工的钻头的夹持柄,挤压加工的生产效率更高。使钻头的总体成本降低,具有市场竞争力。
上面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意于限制于上面描述和附图示意的实施例。关于一个实施例描述的特征同样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相互结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在不偏离由下面的权利要求限定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13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加热壁炉装置
- 下一篇:一种镀膜防蓝光树脂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