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限位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2246.6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0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凯;金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42 | 分类号: | E04H6/42;E04H6/14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00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限位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检测装置领域,特别是用于为停车库升降设备的限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停车库内的升降设备都需要上下限的检测,用来检测载车板的上下限位置。目前主要是通过上下行程开关触发的形式来检测升降载车板的上下限位置,但这种方式会因为载车板运行中如若有晃动或行程块位置有变动的情况下,经常会导致检测错误而超限程。所以需要一个检测精度更高的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检测精度高,结构简单的限位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限位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连接固定板,固定板内连接中心杆,中心杆的一端连接推板,推板与固定板之间设置缓冲部件,中心杆的另一端设置固定端头,固定板与固定端头之间设置跟随中心杆一起运动的上感应开关和下感应开关,上感应开关与下感应开关之间设置上限感应器和下限感应器。
通过固定端头连接与升降设备连接,利用载车板负重后缓冲部件的变化来检测升降载车板的上下限位置,不依赖行程开关,因此载车板的晃动和位置变化不影响上下限的检测。而且缓冲部件可以有效的在载车板晃动时,给予一个缓冲力,使检测更加精确,不会产生误报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上限感应器和下限感应器之间还设置有超限感应器。这样可以增加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连接挡板,挡板面朝推板的一面设置连接座,所述推板设置与连接座相配合的凸起部,所述缓冲部件一端套接在凸起上,另一端套接在连接座上。有了连接座和凸起部,可以有效的防止缓冲部件的脱落,增加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感应装置。这个感应装置是通过凸起部与这个感应装置接触才会启动。就是在一旦上限感应器失灵的情况下,载车板一直没有停止,那会致使缓冲部件一直被压缩,到最后凸起部与这个感应装置接触后,就会切断电源,使载车板停止。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杆通过螺栓固定推板。使整个装置的装配更加简单,降低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部件为弹簧。弹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缓冲部件的形变来进行上下限的检测,有效的避免了因升降设备的晃动造成误报等情况,提高了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固定板,2-缓冲部件,3-中心杆,31-推板,311-凸起部,32-挡板,321-连接座,33-感应装置,34-螺栓,4-感应开关,5-超限感应器,6-上限感应器,7-下限感应器,8-固定端头,9-链条,91-载车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限位检测装置,包括矩形的底座1,底座1的死角开设有通孔,通过螺栓将整个装置固定。底座1上垂直连接固定板11,固定板11内连接中心杆3,中心杆3可以在固定板11中来回移动。中心杆3的一端通过螺栓34固定连接推板31。由于螺栓34固定比较容易拆卸,且连接结构简单。推板31与固定板11之间设置缓冲部件2。如图中所示,缓冲部件2为弹簧。所述固定板11固定连接一块挡板32,挡板32面朝推板31的一面设置连接座321,所述推板31设置与连接座321相配合的凸起部311,所述弹簧一端套接在凸起部311上,另一端套接在连接座321上。所述连接座321上设置感应装置33。
中心杆3的另一端焊接一个固定端头8,固定端头8上连接链条9,链条9固定连接载车板91。固定板11与固定端头8之间设置跟随中心杆3一起运动的上感应开关4和下感应开关41,上感应开关4和下感应开关41之间设置上限感应器6、下限感应器7和超限感应器5。上限感应器6与下限感应器7之间的距离要与弹簧2的长度等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22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