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胶囊灌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1859.1 | 申请日: | 2013-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7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宋慧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慧啟 |
主分类号: | A61J3/07 | 分类号: | A61J3/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工***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囊 灌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医药生产的机械设备,特别是一种胶囊灌装机。
背景技术
灌装机主要是包装机中的一小类产品,从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来讲分为半自动灌装机和全自动灌装生产线。灌装机按灌装原理可分为常压灌装机、压力灌装机、液体灌装机、油类灌装机、膏体灌装机、酱类灌装机、颗粒浆状灌装机、粉剂灌装机、大桶水灌装机和真空灌装机。其中,医药领域常用到液体灌装机、颗粒浆状灌装机、粉剂灌装机等。现有技术中,胶囊充填机的粉剂充填工位,料斗中的药粉经过压杆五次充填压缩后推入胶囊体中。在五次充填压缩过程中,各个胶囊体中药粉充填不均,造成粒重不均一,不符合药品质量要求。另外,灌装单一,即灌装需要一个个灌装,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囊灌装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一种胶囊灌装机,底盘与顶盘之间通过动作机构连接,所述的底盘与顶盘皆为双层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螺丝固定;所述的动作机构为上、下套筒结构,该机构由电机驱动作上下套合及旋转动作;底盘顶面围绕动作机构周边分布有若干个内置胶囊壳的胶囊槽,胶囊槽底部设有震动器;所述的顶盘上方设入料斗,顶盘对应入料斗的顶面设有药槽,药槽连通设于顶盘底面的若干个输药管,输药管的数量及分布位置与底盘胶囊槽对应,输药管内设推进块,输药管底端口设有输药头。
本实用新型胶囊灌装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特点,非常合适小型药厂或医院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盘1、顶盘2、胶囊槽3、动作机构4、输药头5、推进块6、输药管7、药槽8、胶囊壳9、震动器10、入料斗1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胶囊灌装机,底盘1与顶盘2之间通过动作机构4连接,所述的底盘1与顶盘2皆为双层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螺丝固定;所述的动作机构4为上、下套筒结构,该机构由电机驱动作上下套合及旋转动作;底盘1顶面围绕动作机构4周边分布有若干个内置胶囊壳9的胶囊槽3,胶囊槽3底部设有震动器10;所述的顶盘2上方设入料斗11,顶盘2对应入料斗11的顶面设有药槽8,药槽8连通设于顶盘2底面的若干个输药管7,输药管7的数量及分布位置与底盘1胶囊槽3对应,输药管7内设推进块6,输药管7底端口设有输药头5。
工作时,通过入料斗11向药槽8灌注药物,药物通过药槽8落入输药管7中,输药管7内的推进块6将药物沿着输药头5灌注到底盘1的胶囊壳9内,震动器10工作,保证灌装药物的均匀度,完成上步动作后,底盘1旋转180度,顶盘2上的输药管7为底盘1的另一半胶囊壳9继续灌注药物,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灌注的效率,无需进行多次压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慧啟,未经宋慧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18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