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防辐射污染的软性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8093.6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6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志弘 |
主分类号: | G21F1/12 | 分类号: | G21F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林玖玲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辐射 污染 软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辐射材料,特别是指一种可防辐射污染的软性材。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由于缺乏电能,因此高度依赖使用核能作为能量来源,然而使用核能源会伴随着辐射污染的高度风险,由于辐射污染无法经由人体肉眼辨识,一旦核能电厂有辐射外泄的情形发生,生活在一般环境中的人体与周遭事物均无法避免受到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会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在重视核安全问题的现代社会,如何有效地防止辐射污染人类或者物品,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课题。
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申请号100114729于先前技术内容里所提及的用于防止医护人员受到辐射污染的铅衣,其具有厚重的问题。这乃是因为利用一个内层布料以密封方式缝装有数个含铅物体,前述含铅物体通常是铅块或铅片的型态,由于铅金属的比重大,因此造成整套铅衣相当厚重,故穿戴在人体身上会不利于行动,而且铅衣在该内层布料上缝装铅块或铅片,因为铅的硬度会影响布料的柔软性,故此种铅衣技术只能专用于特殊场合中,并不适合运用在一般日常生活环境的事物上,仍有待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运用在一般日常生活事物上的可防辐射污染的软性材。
本实用新型可防辐射污染的软性材,包含一个铅薄膜层、一个第一表面层,及一个第二表面层。
该铅薄膜层具可挠性。
该第一表面层具可挠性且贴合于该铅薄膜层一侧。
该第二表面层具可挠性且贴合于该铅薄膜层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可防辐射污染的软性材,该铅薄膜层的厚度介于0.03mm~0.2mm间。
本实用新型的可防辐射污染的软性材,还包含一个介于该铅薄膜层与该第一表面层间的第一黏胶层,及一个介于该铅薄膜层与该第二表面层间的第二黏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具可挠性的该铅薄膜层,且在该铅薄膜层两相反侧贴合同样具可挠性的该第一表面层与该第二表面层的设计,借此让本实用新型的该软性材具有重量轻巧且具极佳的柔软度,能够运用在一般日常生活事物上如包装袋、衣服等,且具有防止辐射污染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防辐射污染的软性材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组合剖视图;
图3是一个示意图,说明将本较佳实施例卷成呈一个捆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可防辐射污染的软性材10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铅薄膜层2、一个第一表面层3、一个第二表面层4、一个第一黏胶层5,及一个第二黏胶层6。
该铅薄膜层2具可挠性且厚度极薄,其厚度是介于0.03~0.2mm间。其中,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铅薄膜层2是利用辗压一个铅块而让铅块变成薄膜的方式制造而成,且该铅薄膜层2的厚度为0.05mm。当然,其铅薄膜层2的制造方式也能够利用其它方式来实施,理应不以本较佳实施例所揭露内容为限制。
该第一表面层3具可挠性且贴合于该铅薄膜层2一侧,其厚度介于0.01mm~0.1mm间。该第一表面层3的材质选自于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定向拉伸聚丙烯(OPP),或尼龙(Nylon)。其中,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表面层3的材质为PE,且其厚度为0.08mm。
该第二表面层4具可挠性且贴合于该铅薄膜层2另一侧,其厚度介于0.01mm~0.1mm间。该第二表面层4的材质选自于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定向拉伸聚丙烯(OPP),或尼龙(Nylon)。其中,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表面层4的材质为PET,且其厚度为0.012mm。
该第一黏胶层5介于该铅薄膜层2与该第一表面层3间,让该第一表面层3能够紧密地贴合于该铅薄膜层2一侧。
该第二黏胶层6介于该铅薄膜层2与该第二表面层4间,让该第二表面层4能够紧密地贴合于该铅薄膜层2另一侧。其中,值得说明的是,该第一黏胶层5与该第二黏胶层6能够利用湿式贴合方式或是干式贴合方式来实现,且该第一黏胶层5与该第二黏胶层6的厚度极薄,其中,该湿式贴合与该干式贴合为现有熟知的贴合技术,而且并非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特征,故在此不详加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志弘,未经林志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80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表面钝化层结构
- 下一篇:一种磁铁型座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