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大截面高强度特软采煤机橡套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3032.0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6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4;H01B7/17;H01B7/18;H01B7/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胡东升 |
地址: | 238371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大 截面 强度 采煤 机橡套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大截面高强度特软采煤机橡套电缆,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重要能源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电力需要量日益加大,煤炭用量也越来越大,各大煤矿都选用大容量的进口采煤机,随着采煤机容量的增大采煤机电缆的容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由于采煤机在采煤过程中是来回移动的,采煤机和电源控制柜很远,需要用很长的电缆来连接。而在移动过程中电缆甚至会发生“8”字形或“S”形的严重弯曲。弯曲的电缆的内圈线芯受到很大的压力而电缆的外圈线芯受到很大的拉力,在采煤机行走时对电缆又形成很大的纵向拉力。采煤机电缆分为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控制线芯比较细很容易断裂,控制线芯断裂后动力线芯也随之断裂,这样就要求一方面采煤机系统应具备对电缆弯曲的保护功能,采煤机在井下这种恶劣的条件下,这显然是很难做到的,另一方面必须考虑大容量的电缆本身应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抗弯曲能力,即在一定温度下电缆弯曲某特定半径,连续几千次甚至上万次,电缆仍然能够保持正常运行,电缆导体不发生断线,绝缘和护套材料也不发生开裂,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超大截面具有优异的柔软性和耐弯曲性能的采煤机专用电缆。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大截面柔软程度好,电缆导体线芯不易断裂,不仅具有阻燃、耐油、耐高温、耐磨、柔软等特性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而且具备优异的弯曲性能的高强度特软采煤机橡套电缆。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超大截面高强度特软采煤机橡套电缆,由一根控制线芯和三根动力线芯绞合构成缆芯,所述缆芯中心设有地线芯导体,在所述缆芯外挤包有外护套;
所述动力线芯由内而外依次设有动力线芯导体、动力线芯绝缘层和动力线芯屏蔽层,所述动力线芯导体分层缠绕在动力线芯加强芯上;
所述控制线芯由控制线芯导体和控制线芯绝缘层构成,所述控制线芯导体分层缠绕在控制线芯加强芯上。
所述控制线芯导体采用10mm2的镀锡软铜导体分层缠绕在控制线芯加强芯上;所述动力线芯导体和地线芯导体分别为240mm2、120mm2的镀锡软铜导体。
所述控制线芯加强芯和动力线芯加强芯均采用纺纶丝纤维抗拉丝。
所述外护套采用氯丁橡胶外护套。
所述动力线芯绝缘层和控制线芯绝缘层均采用三元乙丙橡胶绝缘层。
动力线芯屏蔽层为金属/纤维编织屏蔽层。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控制线芯加强芯采用高强度纺纶丝纤维作抗拉丝,用镀锡软铜线分层缠绕在纺纶丝纤维上的方法生产控制线芯导体,节距很小,导体单丝展开后其长度是原长度的1.5倍以上,电缆在弯曲和拖拉时,导体犹如一根弹簧,大部分的作用力都集中在纺纶丝纤维材料上,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控制线芯导体被拉断和弯断。
2、动力线芯导体和地线芯导体分别为240mm2、120mm2超大截面的镀锡软铜导体,同样采用高强度纺纶丝纤维作抗拉丝,多股细镀锡铜线股绞和复绞,并且为股绞和复绞方向相同,电缆在弯曲和拖拉时,由于电缆的柔软性和延展性好,导体受力很小也有效地避免了动力线芯导体被拉断和弯断,解决了大容量采煤机的供电问题。
3、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线芯和动力线芯一方面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抗拉作用,另一方面在电缆的弯曲过程中,控制线芯绞合为一个单元挤包覆层后作为第四芯与动力线芯绞合而成,这样就减少了对电缆缆芯与外护套层之间的相对滑移。
4、本实用新型作为外保护的外护套层是以高强度、阻燃、耐油、耐高温、耐磨 、防水以氯丁橡胶为基料的混合橡皮为材质,大大提高了电缆在井下移动使用寿命,电缆可随采煤机前后左右自由移动。
5、本实用新型具有抗静电、抗干扰、大容量、抗弯曲等优点,主要应用于各种采煤机及类似设备的电源的连接,电缆可随采煤机及类似设备自由移动,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1为MCX、MCPX、MCPTX型电缆;图2为MCPTJX型电缆。
图中标号:1控制线芯加强芯,2控制线芯导体,3控制线芯绝缘层,4控制线芯包覆层,5地线芯导体,6动力线芯加强芯,7动力线芯导体,8动力线芯绝缘层,9动力线芯屏蔽层,10外护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3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