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水花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2829.4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7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白云飞;张春;李宝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谢亮;汤才祥 |
地址: | 1000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水 花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盆,具体是涉及一种蓄水花盆。
背景技术
花盆是种花用的一种器皿,呈现口大底端小的倒圆台或倒棱台形状。
目前市场上的花盆,大多为底部带有透水孔结构的单层花盆,此种结构的花盆避免了植物被水泡死的情况发生。但是,在实际使用的情况下,由于花盆内的土壤质地不均匀,容易造成花盆内的水分从透水孔中流出从而导致植被吸收不到相应的水分。花盆内的植被如果长时间没有人继续对花盆蓄水,很容易造成该花盆内的植被死亡。此外,
花盆内的土壤如果质地较为松软,水分容易从透水孔中流出也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一种情况是, 如果采用不带透水孔结构的花盆,在对此种花盆内的植物进行浇水时候,因为不能直观的观察蓄水情况,经常导致花盆内的水分过多,也容易将所述植被泡死。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带有透水孔的花盆常常还配备有凹形的蓄水底座与之相配合
专利号为:ZL200920179646.5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蓄水花盆,该蓄水花盆包括蓄水缸,蓄水缸内设置种植缸,蓄水缸和种植缸之间设置有蓄水空间,所述种植缸由陶或半瓷制成。该蓄水花盆虽然具有蓄水空间能够很好的起到补充种植缸内水分的作用。但是,该蓄水缸不能够让人直观的观察到蓄水空间内的水分的多少及时对所述蓄水缸进行补水。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结构的蓄水花盆,该花盆结构简单。其具有双层结构,内层与外层可进行拆卸、清理较为方便。此外,该花盆的外层结构采用可透光材料制成,便于用户直观的对花盆进行补水,不会产生如上述背景技术中的花盆产生的情况且方便使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蓄水花盆,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构成蓄水槽,所述外层采用可透光材料制成且其上的圆周壁面上标有刻度线。可清洗的观察所述蓄水槽内的含水量,便于对其进行加水和控制水量。
优选的是,所述内层与外层之间活动接合。
作为另一种替代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内层与外层之间固定连接且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内层的底部设有贯通的导流孔。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外层的内壁底部上设有支撑凸台。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凸台的数量为三个或四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内壁底部上。
作为另一种替代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内层的底部的导流孔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圆环形的筋板。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导流孔处于所述筋板的中心位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的距离至少相差一厘米。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外层采用玻璃材质制成。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外层的顶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盆边。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盆边上开设有导流槽,方便用户对所述蓄水槽进行注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导流槽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为了便于注水作业,导流槽的数量可以增加为多个。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内层的顶部为光滑的曲面,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内层的顶部高于所述外层的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花盆为双层,做到了蓄水功能又不会因为水多把植物泡死,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花盆内的水的储蓄量,解决了很多养花人因不知道该浇多少水、什么时候浇水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蓄水花盆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蓄水花盆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蓄水花盆图2所示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蓄水花盆图1所示实施例中内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蓄水花盆图1所示实施例中外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蓄水花盆作进一步阐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蓄水花盆,包括内层2、外层1,所述内层2和外层1之间构成蓄水槽7,所述外层1采用可透光材料制成且其上的圆周壁面上标有刻度线6。在本实施例中,该蓄水花盆的内层2与外层1之间活动接合。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28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密封焊元件的法兰连接结构
- 下一篇:摇臂磨圆弧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