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光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1290.0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9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温红梅;张婵娟;窦祖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程跃华;何传锋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光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避光注射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用药或科研工作中,一些药物(如尼莫同、地塞米松、水溶性维生素、荧光神经示踪剂等)化学性质不稳定、遇光易分解变质而影响作用效果,需要在注射时避光使用。目前的避光注射器装置多为手工自制,制作步骤复杂,难以规范化,不易广泛推广使用。同时,市场上的一次性避光注射器多为棕褐色半透明针筒或黑色针筒,前者不能做到完全避光,后者读数较困难,难以控制注射剂量,更不能进行精确微量注射。另外有一种避光微量注射器械-避光时药量观测工具,但这种观测工具仍为个体制作,误差较大,不能精确观察。在实验工作中使用的微量注射器均为透明玻璃针筒,在注射避光材料时常在吸取液体后再用黑色避光布或黑色胶纸遮盖注射器,并用胶布固定,这种避光装置不能在吸取液体过程中避光,且遮盖物易脱落,达不到完全避光的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光注射器,使注射避光液体更加方便,读数更加准确直观,注射量更加精确,避光更加完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避光注射器,包括避光针筒以及设置于所述避光针筒中的注射杆,在避光针筒外设置有第一刻度标识,在所述第一刻度标识的一侧与注射杆并列设置刻度标识杆,注射杆和刻度标识杆的一端均连接在注射杆的手柄上,所述刻度标识杆位于避光针筒外。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刻度标识的下方沿注射杆移动的方向设置有一滑动槽,所述刻度标识杆设置在该滑动槽内。
优选地,所述滑动槽和刻度标识杆均为“凸”字形状。
优选地,还包括与第一刻度标识并排设置的第二刻度标识,第一刻度标识设有数字标识,第二刻度标识的最小读数为第一刻度标识最小读数的二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滑动槽设置在第一刻度标识和第二刻度标识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刻度标识杆,通过直接读取标识杆所指刻度使得读数更加直观,操作更加方便且容易控制,而现有的黑色针筒避光注射器将刻度标于注射杆上,难以精确读数,不能进行精确注射,此外双排刻度标识使得标识刻度更加精确。本实用新型也可适用于微量注射器,进行精确微量注射,可用于科学实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注射杆及刻度标识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避光针筒的轴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避光注射器包括设置于避光针筒中的注射杆1以及避光针筒2,在避光针筒2外设置有并排的第一刻度标识3和第二刻度标识6,第一刻度标识3设有数字标识,第二刻度标识6的最小读数为第一刻度标识3最小读数的二分之一,在刻度标识的一侧与注射杆并列设置刻度标识杆5,注射杆1和刻度标识杆5的一端均连接在注射杆的手柄4上,该刻度标识杆5位于避光针筒2外,在第一刻度标识3和第二刻度标识6之间设置有一滑动槽7,刻度标识杆5设置在该滑动槽7内,滑动槽7和刻度标识杆5均为“凸”字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避光针筒为不透明针筒,可以保证吸取溶液、注射、读数等操作步骤在全面避光下完成,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曝光时间,达到最有效的避光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保留原有的注射杆外增加了刻度标识杆,刻度标识杆与注射杆并联,且长度一致,当注射杆移动时,标识杆也随之移动,将刻度标识于不透明针筒外壁,通过读取标识杆所示刻度来识别注射量,使得读数更加直观,操作更加方便且容易控制。第一刻度标识和第二刻度标识的并排设置,可以保证读数精度的同时,而刻度又不过于密集,第一刻度标识有具体数字且沿用普通注射器刻度,第二刻度标识为没有标识数字的刻度标识,此排刻度将第一刻度标识最小值平均分成两部分,例如,最大读数为10ul注射器,第一刻度标识的最小读数为0.1ul,那么第二刻度标识的读数则为0.05ul,提高了读数的精确度,可进行更加精确的微量注射。本实用新型采用“凸”字形滑动槽,可使刻度标识杆只有注射方向的自由度,并且镶嵌于不透明针筒壁中,防止标识杆脱出管壁,“凸”字形刻度标识杆不仅可将自身更好地镶嵌于针筒壁中,还可将标识杆与针筒刻度保持在在同一水平面,方便读数。
本实用新型可形成统一生产制作规格(如临床常用的5ml、1ml等规格,科学实验常用的10ul、1ul等规格),大批量生产制作,还可根据具体用途采用不同材质,一次性使用可采用塑料材料,重复使用可采用不锈钢等材料制作,更加环保,成本更加低廉。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人员,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范围内,作些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12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仪固定架
- 下一篇:一种穴位按摩通便腹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