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卡接式铜卷内衬套筒变形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3910.6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4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辉;胡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福司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30 | 分类号: | G01B5/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接式铜卷 内衬 套筒 变形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工装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卡接式铜卷内衬套筒变形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铜板带生产中,铜带都要进行打卷操作,即把铜带由小到大地卷起,方便铜带在各个工序过程中的加工。而在生产一些薄带产品时,直接打卷容易致使铜卷塌陷,此时需要用到铁套筒进行内衬。在铜带加工生产行业中,设备张力较大,铜带以大张力反复卷到套筒上,致使套筒受到很大的挤压力,同时铜加工需要进行热处理,将铜卷置入罩式炉中进行退火,由此,大张力加上高温退火,极易造成钢套筒发生变形。
铜卷内衬套筒若出现变形,由于铜带是一圈一圈卷上去,而内衬套筒发生变形会使得铜带卷的不紧密从而发生层间滑动造成挫伤,影响铜带表面质量。另一方面,变形套筒的误用,会导致设备卷取张力不均,长期使用下会造成卷取偏心,影响设备精度。
现有的检测套筒方式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第一、采用地面滚套筒方式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且保证地面水平度较高,同时使用肉眼观看的方法准确度不高。第二、采用内径千分尺测量方式,需要测量多点,测量后通过计算出套筒各个方向的内径值,从而判断出套筒是否变形,此方法虽然精确度较高,但较为复杂,工作量大,且耗时,不适合连续快速作业。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卡接式铜卷内衬套筒变形的检测装置,其连接方便且可同时双向对铜卷内衬套筒进行检测,可根据铜卷内衬套筒的高度选择相应长度的手持杆,设计巧妙、结构合理,是一种能够快速并准确检测出套筒是否存在变形的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卡接式铜卷内衬套筒变形的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手持杆和检测装置,所述手持杆由钢管制作;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连接筋、卡座及弧形板;所述连接筋为“十”字型钢板制作,所述卡座固定于连接筋的中心部,所述弧形板固定于连接筋的边缘处;所述卡座的主体为圆柱筒型结构,其侧壁处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紧固螺钉;所述螺纹孔有3个,三者在卡座上处于同一高度;所述弧形板有4块,均为外凸弧结构,四者分别与连接筋的4个凸出端相固定;所述连接筋的中心部设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板的弧度为60°;所述连接筋的厚度为4mm;所述弧形板的厚度为2mm。
更进一步的,采用Q235钢制作。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卡座来固定手持杆,增加了检测的灵活性,可随时任意调整卡座在手持杆上的连接方位;检测铜卷内衬套筒的圆度是采用分段的弧形板来检测,节约了材料;各部分结构均采用Q235钢制作,保证了检测刚度;只需直接放入套筒内即可检测出套筒是否存在变形,操作方便简单,且精确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中:1、手持杆;2、检测装置;3、连接筋;4、卡座;5、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卡接式铜卷内衬套筒变形的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手持杆1和检测装置2,手持杆1由钢管制作;检测装置2包括连接筋3、卡座4及弧形板5;连接筋3为“十”字型钢板制作,卡座4固定于连接筋3的中心部,弧形板5固定于连接筋3的边缘处;卡座4的主体为圆柱筒型结构,其侧壁处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紧固螺钉;螺纹孔有3个,三者在卡座4上处于同一高度;弧形板5有4块,均为外凸弧结构,四者分别与连接筋3的4个凸出端相固定;连接筋3的中心部设有通孔。
弧形板5的弧度为60°;连接筋3的厚度为4mm;弧形板5的厚度为2mm;采用Q235钢制作。
使用时,将手持杆1插入卡座4内,利用卡座4侧壁上的螺栓将手持杆1固定住,可根据检测方位的需要,在手持杆1上固定多个检测装置2,后直接放入套筒内圈直至完全通过套筒,从而检测出套筒是否存在变形。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福司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福司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39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LED公司Logo动态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