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4579.1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2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姜文龙;金鹿;张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7/02 | 分类号: | B62D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风窗上 横梁 连接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一般包括位于车门上方的侧围上边梁和位于前风挡玻璃上方的前风窗上横梁,当侧围上边梁和前风窗上横梁均采用冲压成型制成时,只需通过简单的焊接方法便能将侧围上边梁与前风窗上横梁固定。然而,当侧围上边梁采用辊压工艺成型制成,而前风窗上横梁采用冲压成型制成时,现有的焊接方法则很难将二者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有效将侧围上边梁与前风窗上横梁固定的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的汽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用于固定汽车的侧围上边梁与前风窗上横梁,该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包括第一焊接板及由该第一焊接板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板,该第一焊接板与该侧围上边梁通过两层焊的方式焊接固定,该第二焊接板与该前风窗上横梁通过两层焊及二氧化碳保护焊的方式焊接固定,该第一焊接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该第一定位孔用于将该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定位于该侧围上边梁上。
优选的,所述侧围上边梁上凸设有第一定位柱,该第一定位孔的形状为圆形,该第一定位柱穿设于该第一定位孔内以将该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定位于侧围上边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焊接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孔,该侧围上边梁上凸设有第二定位柱,该第二定位柱穿设于该第二定位孔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形状为长圆形。
优选的,所述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还包括加强肋,该加强肋设于该第一焊接板与该第二焊接板的连接处,且该加强肋与该第一焊接板及该第二焊接板垂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侧围上边梁、前风窗上横梁及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该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固定该侧围上边梁与前风窗上横梁,其特征在于,该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包括第一焊接板及与由该第一焊接板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板,该第一焊接板与该侧围上边梁通过两层焊的方式焊接固定,该第二焊接板与该前风窗上横梁通过两层焊及二氧化碳保护焊的方式焊接固定,该第一焊接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该第一定位孔用于将该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定位于该侧围上边梁上。
优选的,所述侧围上边梁上凸设有第一定位柱,该第一定位孔的形状为圆形,该第一定位柱穿设于该第一定位孔内以将该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定位于侧围上边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焊接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孔,该侧围上边梁上凸设有第二定位柱,该第二定位柱穿设于该第二定位孔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形状为长圆形。
优选的,所述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还包括加强肋,该加强肋设于该第一焊接板与该第二焊接板的连接处,且该加强肋与该第一焊接板及该第二焊接板垂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相比较传统的焊接固定方式,上述汽车通过设置一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连接固定侧围上边梁和前风窗上横梁,使得不同材质的侧围上边梁和前风窗上横梁也能牢固的连接。而且,通过在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上设置定位孔,使得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在安装的过程中能与侧围上边梁准确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应用于汽车上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汽车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100,包括一侧围上边梁10、一前风窗上横梁20及一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30,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30将该侧围上边梁10与前风窗上横梁20固定。可以理解,汽车100还包括与前风窗上横梁20连接的一左A柱内板上板40和一右A柱内板上板50、及连接左A柱内板上板40与右A柱内板上板50的一前风窗下横梁内板60等,然而,由于上述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的联系不大,所以本实施例将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侧围上边梁10由冲压成型制成,包括第一定位柱12和第二定位柱14。第一定位柱12及第二定位柱14均用于将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30定位于侧围上边梁10上。
前风窗上横梁20由辊压工艺成型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45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功耗电磁活塞泵
- 下一篇:一种复合材料制造的节气门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