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电变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3233.3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3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贾廷纲;徐志明;王庆东;程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7/00 | 分类号: | F03D7/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03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电变桨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电变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是通过将空气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转化为电能,是目前新能源开发领域中发展最快和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但是风能作为一种间歇性能源,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可控制性。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的波动范围通常较大,通常通过变桨控制系统调整轮毂上的叶片桨距角,依据风速的变化随时调节桨距角来控制风力发电机吸收的风能,从而提高整个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保持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和速度稳定,并且能够有效减少风机载荷。
目前,随着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逐渐增大,为了保证良好的变桨控制效果,变桨控制系统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成本也不断上升。因此,在保证变桨控制效果的基础上,尽量简化风电变桨控制系统的结构、降低其成本,是本申请人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无线控制的风电变桨控制系统,能准确、快速地实现风电变桨控制。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电变桨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第一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模块、第二GPRS模块、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源、变桨电机和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整流器、超级电容和逆变器,其中:
所述工控机与第一GPRS模块相连;
所述第一GPRS模块和第二GPRS模块无线连接;
所述第二GPRS模块、PLC、DSP和逆变器依次连接;
所述整流器、超级电容、逆变器和变桨电机依次连接;
所述整流器接入市电;
所述电源分别连接所述工控机、第一GPRS模块、第二GPRS模块、PLC和DSP。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工控机、PLC、变桨电机、简单的驱动电路等部件的有效组合,在保证变桨控制效果的基础上,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GPRS模块实现了工控机与PLC之间的无线通信,从而实现远程无线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风电变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风电变桨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1、第一GPRS模块2、第二GPRS模块3、PLC4、电源5、变桨电机6和驱动电路7,驱动电路7包括DSP71、整流器72、超级电容73和逆变器74,其中:
变桨电机6用于调节风电站桨叶角度;
工控机1与第一GPRS模块2相连,第一GPRS模块2和第二GPRS模块3无线连接,第二GPRS模块3和PLC4相连;工控机1与PLC4通过无线连接的第一GPRS模块2和第二GPRS模块4实现通讯;
PLC4、DSP71和逆变器74依次连接;
整流器72、超级电容73、逆变器74和变桨电机6依次连接;
电源5分别连接工控机1、第一GPRS模块2、第二GPRS模块3、PLC4和DSP71,用于供电;
本实用新型中,工控机1根据风速、发电机功率和转速等参数,计算出桨叶的变桨期望值,并将期望值转化为控制指令通过第一GPRS模块2和第二GPRS模块3发给PLC4,PLC4根据接收的控制指令控制DSP71输出相应的脉冲信号给逆变器74,通过控制逆变器74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逆变器74的输出电压和频率;整流器72接入市电,将其转化为直流电,存入超级电容73,逆变器74将超级电容73存储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同时接受DSP71的脉冲控制,根据变桨期望,输给变桨电机6实际需要的电源电压,变桨电机6通过变桨机构调节桨叶角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GPRS模块2和第二GPRS模块3选用型号为GTM900-C;所述PLC4选用欧姆龙PLC--CPM1A-V1系列;所述DSP71选用的型号为TMS320F2808。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32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