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解决引水隧洞检修进人门背后泥沙淤积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8601.0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6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疆;潘益斌;吉玉亮;薛鑫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9/06 | 分类号: | E02B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决 引水 隧洞 检修 进人门 背后 泥沙 淤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解决引水隧洞检修进人门背后泥沙淤积的结构。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
背景技术
在水电工程中,为了保证电站运行期间引水隧洞检修方便,一般会设置一定数量的检修进人门,但在需要进入引水隧洞进行检修时,常常会发现检修进人门很难开启,有的进人门甚至根本无法打开,其原因就是由于进人门背后水流处于“死水区”,流速非常小,从引水隧洞上游挟带过来的大量悬移质泥沙,沉淀、淤积于进人门背后,阻挡了检修进人门的开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解决引水隧洞检修进人门背后泥沙淤积的结构,在基本不增加检修进人门工程成本和施工难度的情况下,解决了检修进人门背后的泥沙淤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解决引水隧洞检修进人门背后泥沙淤积的结构,引水隧洞连接施工支洞,施工支洞内装有检修进人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进人门背后的支洞底板上设有集沙池,所述集沙池内接入冲沙钢管。
所述冲沙钢管埋设于检修进人门底部,该钢管一端位于集沙池内靠检修进人门侧,另一端位于检修进人门外侧,冲沙钢管外侧端部设置阀门。
所述冲沙钢管设有1~2根。
所述集沙池顶部铺设钢网架并与支洞底板齐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检修进人门背后和底部分布增设一个集沙池和1~2根冲沙钢管,利用隧洞中的有压水冲走淤泥,从而实现进人门轻松开启,本结构基本没有增加工程成本和施工难度,方便了电站引水隧洞运行检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解决引水隧洞检修进人门背后泥沙淤积的结构,引水隧洞6上接施工支洞7,施工支洞7内安装有检修进人门1。本例中在检修进人门1背后的支洞底板上增设一个集沙池2,在检修进人门底部的支洞底板内埋设2根冲沙钢管3,冲沙钢管3一端位于集沙池内靠近检修进人门1侧,另一端位于检修进人门1外侧,冲沙钢管3外侧端部设置阀门4。本实施例中在集沙池2顶部铺设钢网架5并与支洞底板齐平,起到平顺交通的作用。
在正常运行期,检修进人门1和阀门4处于关闭状态;在隧洞检修期,开启阀门4,利用冲沙钢管3进行冲沙,冲沙完成后,便可顺利开启检修进人门1,进入隧洞进行检修。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86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大型轮式拖拉机装载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单元拼接预应力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