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自动测试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2783.0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5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多田宪司;林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国电线(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3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自动 测试仪 | ||
1.一种线缆自动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编组滑动导电块(1)、左芯线滑动导电块(2)、右编组滑动导电块(3)、右芯线滑动导电块(4)、左编组固定气缸(5)、左芯线固定气缸(6)、右编组固定气缸(7)、右芯线固定气缸(8)、程序电路模块(9)、驱动电路模块(10)、线缆状态指示模块、继电器(11)、绝缘抵抗计(12)、供电模块、具有分别可插入相应线缆两端的两个测试孔的线缆定位模座(13)和协调所述的各固定气缸动作的驱动气路机构以及用来感应线缆两端是否插入测试孔的线缆感应装置,左编组滑动导电块(1)安装在左编组固定气缸(5)的活动端,左芯线滑动导电块(2)安装在左芯线固定气缸(6)的活动端,右芯线滑动导电块(4)安装在右编组固定气缸(7)的活动端,右芯线滑动导电块(4)安装在右芯线固定气缸(8)的活动端,程序电路模块(9)与驱动电路模块(10)相连接以实现数据交互,线缆感应装置与程序电路模块(9)相连接以实现数据传输,驱动电路模块(10)控制连接驱动气路机构以驱使各固定气缸的动作,驱动电路模块(10)与线缆状态指示模块相连接以实现信号传输,驱动电路模块(10)与绝缘抵抗计(12)相连接以实现信号双向传输,左编组滑动导电块(1)、左芯线滑动导电块(2)、右编组滑动导电块(3)、右芯线滑动导电块(4)分别与继电器(11)电性连接,并且继电器(11)还与驱动电路模块(10)相连接以实现信号双向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自动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线缆定位模座(13)两个测试孔的上方分别设置有左编组固定导电块(15)和右编组固定导电块(16),在所述的线缆定位模座(13)的两个测试孔的末端分别设置有左芯线固定导电块(17)和右芯线固定导电块(1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自动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气路机构包括进气管(19)、调压过滤器(20)、左路电磁阀(21)和右路电磁阀(22),进气管(19)与调压过滤器(20)的进气端相连通、调压过滤器(20)的出气端分别与左路电磁阀(21)和右路电磁阀(22)的进气端相连接,左路电磁阀(21)分别与所述的左编组固定气缸(5)和左芯线固定气缸(6)相连通,右路电磁阀(22)分别与所述的右编组固定气缸(7)和右芯线固定气缸(8)相连通,左路电磁阀(21)和右路电磁阀(22)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驱动电路模块(10)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自动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缆感应装置包括用来感应线缆一端的左光电开关(23)以及用来感应线缆另一端的右光电开关(24),左光电开关(23)安装在线缆定位模座(13)的其中一个测试孔处,右光电开关(24)安装在线缆定位模座(13)的另一个测试孔处,左光电开关(23)和右光电开关(24)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程序电路模块(9)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自动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电模块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电源插头(25)、保险丝(26)、电源开关(27)和变压器(28)。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自动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缆状态指示模块包括报警器(29)和/或LED指示灯(30)和/或语音模块,语音模块包括语音处理模块(31)和连接在语音处理模块(31)上的喇叭(32),报警器(29)和/或LED指示灯(30)和/或语音处理模块(31)分别连接在所述驱动电路模块(10)的信号输出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自动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电路模块(10)上还连接有用来计数的计数器(33)。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自动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程序电路模块(9)上还连接有不良品锁定开关(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国电线(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四国电线(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278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