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铸机薄矩形坯扇形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7899.5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6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高玉华;孟广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2 | 分类号: | B22D11/1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地址: | 11601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铸机薄 矩形 扇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行业连铸机领域,特别涉及连铸机拉伸薄矩形坯用的扇形段。
背景技术
扇形段是连铸机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的设备。其作用是承接从结晶器中来的半液体钢水,通过通有冷却水具有一定弧度排列的辊道使钢坯的拉伸方向由竖直方向向水平方向过渡。现有的矩形坯在扇形段里由内弧辊道、外弧辊道和两侧辊道四个辊道托着走。其不足是:当矩形坯规格很薄时,两侧辊道几乎不起作用,两侧的辊道及其相关部件内部须有水通道、润滑通道,使设备的制造工艺复杂,加工困难,零部件繁琐。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能满足生产实际需要的连铸机薄矩形坯扇形段。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连铸机薄矩形坯扇形段,包括接水板、外弧框架、内弧框架、内弧支座、外弧支座、内弧辊道和外弧辊道,内弧支座和外弧支座连接在内弧框架和外弧框架的内侧,内弧辊道和外弧辊道支撑在内弧支座和外弧支座上,外弧框架、内弧框架、内弧支座、外弧支座、内弧辊道和外弧辊道内部设有水通道和水通道接口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机薄矩形坯扇形段不设置两侧辊道,在两侧辊道位置设置两侧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连铸机薄矩形坯扇形段,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支撑板是矩形板,矩形板的中间位置设有喷淋水架板,喷淋水架板两侧开有喷淋孔,喷淋孔沿矩形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矩形板的的两短边处设有水通道接口,水通道接口与外弧框架和内弧框架的的水通道接口相连,矩形板上设有支撑板水通道,支撑板水通道设在矩形板的两长边处和两长边的支撑板水通道之间,支撑板水通道接口与支撑板水通道相连通,两侧支撑板通过螺栓安装在外弧框架和内弧框架之间,即安装在现有矩形坯扇形段的两侧辊道安装位置。
工作过程:
当开始拉坯时,内、外弧辊道承接钢坯从扇形段经过,喷淋系统和内部水循环开始工作,保证钢坯在辊道上不漏钢并进行良好冷却,也保证了两侧支撑板在热辐射下不变形,完成拉坯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1.结构简单合理;方便用户操作,
2.避免结构变形,保证钢坯质量;
3.避免安全隐患;
4.降低设备成本与制造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薄矩形坯扇形段主视图;
图2是薄矩形坯扇形段图1A-A视图;
图3是薄矩形坯扇形段两侧支撑板部分剖视图;
图4是薄矩形坯扇形段两侧支撑板部三维示意图。
图中:1.接水板 2.外弧框架 3.内弧框架 4.两侧支撑板 5.外弧支座5'.内弧支座 6.外弧辊道 6'.内弧辊道 7钢坯 8.支撑板水通道9.支撑板水通道接口 10.喷淋水架板 11.喷淋孔 12.螺栓把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是用于R12m矩形坯连铸机的扇形段。连铸机薄矩形坯扇形段包括接水板1、外弧框架2、内弧框架3、两侧支撑板4、内弧支座5'、外弧支座5、内弧辊道6'和外弧辊道6。接水板1位于设备的最上端,安装于其下方的外弧框架2、内弧框架3、两侧支撑板4把合后形成一个近似矩形的弯曲箱体,内弧支座5'和外弧支座5连接在内弧框架3和外弧框架2的内侧,内弧辊道6'和外弧辊道6支撑在内弧支座5'和外弧支座5上。接水板1、外弧框架2、内弧框架3、两侧支撑板4、内弧支座5'、外弧支座5、内弧辊道6'和外弧辊道6内部设有水通道和水通道接口,通过螺栓把合形成循环水路。不设置两侧辊道,在两侧辊道位置安装两侧支撑板4。
两侧支撑板4是矩形板,矩形板的中间位置设有喷淋水架板10,喷淋水架板10两侧开有喷淋孔11,喷淋孔11沿矩形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矩形板的两 短边处设有支撑板水通道接口9,支撑板水通道接口9与外弧框架2和内弧框架3的的水通道接口相连,矩形板上设有支撑板水通道8,支撑板水通道8设在矩形板的两长边处和两长边的支撑板水通道之间,支撑板水通道接口9与支撑板水通道8相连通,两侧支撑板4通过螺栓安装在外弧框架2和内弧框架3之间,即安装在现有矩形坯扇形段的两侧辊道安装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78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程开关控制和监测电路
- 下一篇:一种组装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