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途便携式红外热灸理疗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6943.0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5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吴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黎明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途 便携式 红外 理疗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便携式红外热灸理疗仪。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问题,诸如电脑病、空调病、汽车病等现代疾病纷至沓来,困扰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于是,各种能对人体起到保健作用的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红外理疗仪是一种深受人们欢迎的医疗保健用品,现有技术中的红外理疗仪的结构基本为内部设有电热丝的发热装置,表面覆盖有陶瓷片,陶瓷片上镀覆有红外发生材质,发热装置接通电源后发热,作用于陶瓷,使之放射远红外线照射于人体,从而起到一定的温热和理疗作用。由于这样制作成的红外理疗仪在使用时需要时时连接电源,导致了其体型庞大,功能单一,使用繁琐,无法移动使用等局限因素,并且由于采用了电热丝发热装置,电能转换为热能的效率较低,且产生一定的电磁波,影响理疗效果,不利于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充电,可储热,多用途便携式红外热灸理疗仪,本多用途便携式红外热灸理疗仪采用半导体陶瓷发热体,以充电,储热形式运行,无需时时连接电源,具有红外理疗功能,其结构简单,方便移动使用,发热升温快,安全环保,节能效果明显,使用寿命长。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用途便携式红外热灸理疗仪,包括内部设有容置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及下盖,所述壳体表面镶嵌有多种矿石颗粒,所述矿石颗粒由电气石、锗石、磁石、玉石、晶石、麦饭石中的一种或者任意几种矿石材料制作而成;壳体一侧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源插接件,壳体内设有两层相对设置的纤维保温层,两纤维保温层之间设有以陶瓷为基体的半导体发热体,所述半导体陶瓷发热体在接通电源工作时,发出的热能被陶瓷基体存储,并通过保温层长时间缓慢释放出来,透过壳体直接作用于壳体表面镶嵌的矿石上,使其释放远红外线,负离子,微弱电流等,具有保健及红外理疗等功效。
其中,所述半导体发热体包括两块相对贴合的陶瓷基体,两陶瓷基体的贴合面附着有半导体发热材质层,所述半导体发热材质层的两端分别设有为所述半导体发热层导电的电极层,所述电极层均镀覆于所述陶瓷基体的贴合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半导体陶瓷发热体通过以下方法制作而成:
A,按需将陶瓷材料压制成片状的陶瓷基体3;B,将(A)过程完成的陶瓷基体3高温烧制结晶;C,在(B)过程完成的陶瓷基体3的表面镀覆半导体发热层5并高温烧制结晶;D,在(C)过程完成的半导体发热层两端镀覆导体层,并烧制结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多用途便携式红外热灸理疗仪采用节能环保的半导体陶瓷发热体,与传统的发热体相比,其节能效果可以达到20%-60%,节能效果明显,结构简单,方便随身携带使用,具有发热升温快,充电时间短,持热时间长,不含铅、汞、镉、六价铬等有毒物质,安全环保,使用寿命长等特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2:纤维保温层,3:陶瓷基体,4:电极层,5:半导体发热材质层,6:下盖,7:矿石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见图1至图2所示:一种多用途便携式红外热灸理疗仪,包括内部设有容置空腔的壳体,壳体包括上盖1及下盖6,壳体表面镶嵌有多种矿石颗粒7,壳体内设有两层相对设置的纤维保温层2,两纤维保温层2之间设有半导体发热体,半导体发热体包括两块相对贴合的陶瓷基体3,两陶瓷基体3的贴合面附着有半导体发热材质层5,半导体发热材质层5的两端分别设有为半导体发热材质层5加电的电极层4,所述电极层镀覆于两所述陶瓷基体3的贴合面上,下盖6侧端设有的电源插接件连接,以插接电源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黎明,未经吴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69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逃生绳
- 下一篇:医用软管与医用铜管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