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引连铸铜合金导线用结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1133.6 | 申请日: | 2013-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6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燕志富;孟文光;李忠茂;玄秀芹;徐祥思;隋长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亨圆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4 | 分类号: | B22D11/14;B22D11/055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玉山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引连 铸铜 合金 导线 结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电气化导线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引连铸铜合金导线用结晶器。
背景技术
为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我国电气化铁路正向高速、重载的方向发展,国家也把高速铁路的建设作为“十二五”的重点项目,这都对接触导线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触导线通过与电力机车受电弓接触将电能传输给电力机车,是保证电气化铁路正常运营的关键构件之一,为实现列车的高速化,在要求接触导线材料具有良好导电性的同时,还应具有高的机械强度、高的抗软化温度及耐磨性。铁路电气化用异型铜合金导线品种主要有双沟铜及合金导线和复合异型导线,不同的导线品种,加工技术及工艺也有所不同。目前各种铜合金导线制造基本都是首先通过上引连铸法制得铸杆,然后通过连续技压或者冷轧等工序处理,而结晶器作为上引连铸机的一个关键部件,直接影响上引连铸的效果,现有的结晶器的冷却效果不好,容易造成固-液交界面分离,造成断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冷却效果好的上引连铸铜合金导线用结晶器。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是:包括冷却室以及其外部设有的耐火材料保护套,所述的冷却室上、下分别设有开口,所述的上开口连接进水套管、下开口连接石墨定型管,石墨定型管的下端与冷却室底部齐平,上端伸向冷却室内;所述的进水套管内部套装回水套管,回水套管的下端部与石墨定型管的上端部齐平,且回水套管的直径大于石墨定型管的直径;所述的进水套管和回收套管的上部分别连接进水室和回水室,且进水室和回水室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回水口;所述的石墨定型管上端部连接引导管,且引导管贯穿回水套管。
上述方案还包括:
所述的回水套管的内壁和引导管的外壁上分别设有间隔布置的折流板。
所述的引导管为铜管,其内壁设有电镀镍层。
所述的耐火材料保护套为碳化硅砖或刚玉砖保护套。
所述的引导管直径为28mm。
本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低廉,通过进回水夹套以及内部的折流板能够大大提高冷却效率,且冷却管道不容易堵塞;同时引导管内壁电镀有镍层,能够减小铸杆与引导管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粘连;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能够使铸件成形并迅速凝固结晶,且结晶的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口,2、进水室,3、进水套管,4、耐火材料保护套,5、石墨定型管,6、冷却室,7、回水套管,8、引导管,9、回水口,10、回水室,11、折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上引连铸铜合金导线用结晶器,包括冷却室6以及其外部设有的耐火材料保护套4,耐火材料保护套为碳化硅砖或刚玉砖保护套;冷却室6上、下分别设有开口,上开口连接进水套管3、下开口连接石墨定型管5,石墨定型管5的下端与冷却室6底部齐平,上端伸向冷却室6内;进水套管3内部套装回水套管7,回水套管7的下端部与石墨定型管5的上端部齐平,且回水套管7的直径大于石墨定型管5的直径;进水套管3和回水套管7的上部分别连接进水室2和回水室10,且进水室2和回水室10上分别设有进水口1和回水口9;石墨定型管5上端部连接引导管8,且引导管8贯穿回水套管7,引导管8为直径28mm的铜管,其内壁设有电镀镍层;回水套管7的内壁和引导管8的外壁上分别设有间隔布置的折流板11。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有可能对具体尺寸,或者局部结构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亨圆铜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亨圆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11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打胶枪
- 下一篇:远程开关控制和监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