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0072.1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7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郑昌陆;马桂鹏;段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用隔爆兼 本质 安全 锂离子 蓄电池 电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电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装置,尤其适用于作为轨道电机车的动力电源。
背景技术
矿用轨道电机车是煤矿工业的重要运输工具,并且在煤矿中使用的数量越来越多,电机车通常使用蓄电池作为动力电源,目前铅酸蓄电池仍占主导地位。
铅酸蓄电池技术目前在使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充电时间较长;②使用寿命短,铅酸蓄电池理论上可使用500个循环,但在实际使用中一般只能达到400个循环;③质量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较低;④环境污染大,铅酸蓄电池所采用的原材料为不环保的铅和酸;⑤安全性较低,铅酸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可燃气体,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⑥有损健康,初充电和日常充电对人体危害很大,由于硫酸的挥发性和毒性都很强,产生的刺激性气味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将造成威胁。
铅酸蓄电池因存在以上缺点而在使用中受到限制,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开始逐步弃用铅酸蓄电池,改而寻求其他性能更好的蓄电池。由于锂离子电池没有记忆效应,并且锂离子蓄电池的质量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均远高于铅酸蓄电池,所以锂离子蓄电池将成为取代铅酸蓄电池的最佳选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装置,该蓄电池电源装置通过采用锂离子蓄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和本质安全型电路,取代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铅酸蓄电池,以实现对轨道电机车的供电。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电源装置包括锂离子蓄电池组,所述锂离子蓄电池组由若干磷酸铁锂电池串联而成。
所述蓄电池电源装置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部分、数据分析处理部分以及数据显示控制部分,各部分均与所述锂离子蓄电池组的输出电路相连接以获得供电; 所述数据采集部分由电池模块管理单元构成,所述电池模块管理单元与所述锂离子蓄电池组连接,以对所述锂离子蓄电池组内的电压和温度数据进行采集; 所述数据分析处理部分由电池簇管理单元构成,所述电池簇管理单元与所述电池模块管理单元经CAN总线相连接,以接收所述电池模块管理单元所采集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 所述数据显示控制部分由电池阵列管理单元、LCD显示屏、电压转换模块、熔断器、电流传感器以及强电控制盒构成,所述电池阵列管理单元与所述电池簇管理单元经CAN总线相连接,以接收显示所述电池簇管理单元所分析处理的数据并发送控制指令。
所述蓄电池电源装置包括本质安全型电路,所述本质安全型电路由顺次电连接的矿用防爆型主令开关、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源以及本安CAN中继器构成,所述矿用防爆型主令开关与所述锂离子蓄电池组的输出电路相连接,所述本安CAN中继器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①由于锂离子蓄电池的质量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均远高于铅酸蓄电池,所以使用相同容量和电压规格的锂离子蓄电池,对于电机车需要提供的电池安装空间要求明显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电机车的自重;②在充电时间上,缩短至3~4个小时;③使用寿命长;④安全性高,锂离子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无析气现象,在井下相对密闭的环境充电,不会带来安全隐患,也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⑤锂离子蓄电池允许放电倍率较高,因此应用锂离子蓄电池的电机车加速性能和爬坡性能明显优于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机车;⑥锂离子蓄电池相对较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图中标记1-13分别为:锂离子蓄电池组1、电池模块管理单元2、电压转换模块3、电池簇管理单元4、电池阵列管理单元5、强电控制盒6、电流传感器7、LCD显示屏8、矿用防爆开关9、矿用防爆型主令开关10、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源11、熔断器12、本安CAN中继器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00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