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的楼道安全护栏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2138.2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8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琴;陈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岭市宏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施工 楼道 安全 护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楼道安全护栏。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中为预防事故发生,需要在阳台或者楼道的边缘安装临时安全护栏。传统的安全护栏由多根长管相互搭接并通过紧固件形成固定连接。采用这种结构的安全护栏由于是使用紧固件连接的,其安装和拆卸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或拆卸简便的建筑施工用的楼道安全护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楼道安全护栏,包括上横档、下横档和纵档组件;上横档位于下横档的上方并且上横档与下横档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纵档组件包括上桩、下桩和衔接件,上桩的第一端部设有供上横档穿过的通孔、上桩的第二端部和衔接件的一端部相套接;下桩的第一端部设有供下横档穿过的通孔、下桩的第二端部和衔接件的另一端部相套接,衔接件的长度小于下桩的第二端部与上横档之间的距离并且衔接件的长度大于上桩的第二端部与下横档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衔接件为管状物。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桩和下桩均呈管状物。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衔接件的两端分别套接在上桩和下桩的外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上横档、下横档和纵档组件均由塑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施工用的楼道安全护栏,采用了上横档、下横档和纵档组件结构并且是采用套接的方式相连接的,使得安装和拆卸较为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
本实施例的建筑施工用的楼道安全护栏,包括上横档1、下横档2和纵档组件3。上横档1位于下横档2的上方并且上横档1与下横档2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纵档组件3包括上桩31、下桩32和衔接件33。上桩31的第一端部311设有通孔,该通孔的内径略大于上横档的外径,通常上横档为管状物。使用时,将上横档从该通孔上穿过,使得上桩套接在上横档的外部,上桩的轴线与上横档的轴线呈垂直;上桩31的第二端部312和衔接件33的一端部相套接。与该结构相似的,下桩32的第一端部321设有供下横档2穿过的通孔、第二端部322和衔接件3的另一端部相套接。衔接件3的长度小于下桩的第二端部322与上横档1之间的距离并且衔接件的长度大于上桩的第二端部312与下横档2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衔接件33为管状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桩31和下桩32均呈管状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衔接件33的两端分别套接在上桩31和下桩32的外部。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避免混凝土之类的物体落入下桩内,避免下桩堵塞。
在本实施例中,上横档1、下横档2和纵档组件均由塑钢材料制成。采用这种结构,使得该楼道安全护栏质量更轻盈。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岭市宏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温岭市宏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21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推拉锁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梁底铝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