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体人工水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2616.1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7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钱臻;游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臻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1102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人工 水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水草,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人工水草。
背景技术
用于有机污染水体净化的立体人工水草,可以依据处理水面积的大小来设定使用过的量,结构简单,可因地制宜,安装方便。
因现在江河湖泊水体的有机污染导致的富营养化、黑臭越来越严重,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主要有机械清淤法、活水置换法、化学治污法、生物修复法、曝气复氧法、生态治理法,以及综合治理法等,这些方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立体人工水草可以因地制宜,原位拦截、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适合大面积水体的治理。且工艺简单、费用低廉、不产生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材少、操作简单、成本低的立体人工水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立体人工水草,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水草群、底部固定袋,所述的人工水草群固定在底部固定袋上。
所述的人工水草群由数条缝制成筒状的多层无纺布组成。
所述的多层无纺布有6~20层无纺布迭加而成。
所述的无纺布为添加有超细粉体的水刺无纺布,其中超细粉体的质量为无纺布质量的2~10%。
所述的水刺无纺布上的水刺孔孔径为80~180μm,打孔密度为10~24个/cm。
所述的无纺布为由直径为80~400nm之间的纳米纤维编织形成规格为50~100g/m2的无纺布纤维膜。
所述的底部固定袋内填充由石子、砖块或钢筋。沉在河床底或塘底、湖底,可固定住人工水草的下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用于污染水体生物修复,上部分的人工水草群接种工业级活性生物复合剂,至于水中,下部沉底,上部悬浮,可净化有机污染的水体,拦截水体中的SS,提升水体透明度,吸收、分解有机污染,进而消灭水体的富营养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立体人工水草,包括人工水草群1、底部固定袋2,所述的人工水草群固定在底部固定袋上。
所述的人工水草群由数条缝制成筒状的6~20层无纺布迭加组成。
所述的无纺布为添加有超细粉体的水刺无纺布,其中超细粉体的质量为无纺布质量的2~10%。所述的超细粉体为有利于菌藻繁殖的超细粉体。所述的水刺无纺布上的水刺孔孔径为80~180μm,打孔密度为10~24个/cm。所述的无纺布为由直径为80~400nm之间的纳米纤维编织形成规格为50~100g/m2的无纺布纤维膜。
所述的底部固定袋内填充由石子、砖块或钢筋。沉在河床底或塘底、湖底,可固定住人工水草的下端。
上述立体人工水草通过以下工艺制成:
a.亲水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本发明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首先把亲水高分子聚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纺丝液。然后通过计量泵把纺丝液注入高压静电纺丝机的毛细管喷嘴中,毛细管直径介于400~700μm之间。纺丝过程中纺丝电压设为10~40kV,孔板距离设为20~30cm。纺丝溶液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毛细管喷嘴喷出,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裂分,形成无数细小的纤维,同时由于溶剂的挥发形成纳米纤维并被收集在铜板电极上,纳米纤维的直径主要分布范围在80~400nm之间,形成规格为50~100g/m2的无纺布纤维膜。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得的纳米纤维表面存在纳米气孔,加上纤维直径达到纳米级,因此具有极大比表面积,且纤维膜的纤维之间也形成了许多纳米微孔结构,由此构成的纳米无纺布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力以及良好的过滤性和保温性,非常适合水体中菌种与藻类在这种纳米无纺布材料上繁殖与生长。
b.添加超细粉体的水刺无纺布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臻,未经钱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26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