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饰隔热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9035.2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4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林;刘鲸;朱加尖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博光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4 | 分类号: | B32B9/04;B32B15/04;B32B27/06;B32B27/36;B44C5/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饰 隔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隔热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工商发达、社会进步,相对提供的产品亦主要针对便利、确实、经济实惠为主旨,因此,当前开发的产品亦比以往更加进步,而得以贡献社会。
隔热膜的主要用途是在阻碍热能的流动。隔热膜不仅广泛使用于各种交通工具上,也大量使用在建筑物上。据统计,在一般的商业大楼中,和空调相关的用电量约占总用电量的47%。因此,降低空调的用电需求,对于节省大楼运作成本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部分是自然界最主要的热原。太阳光(特别是其中的红外线部分)进入商业大楼内部后,会使得室内温度提高。因此,需要空调来降低温度。为降低进入建物内的太阳辐射,一般会在商业大楼的窗户贴上隔热膜。然而,隔热膜除了能够阻挡太阳光中的红外线部分,也会阻挡太阳光中的可见光,而导致商业大楼内部空间的亮度降低。
另外,在一些比较隐私的场合,需要减少玻璃贴膜的可视性。因此,如何能利用隔热膜来降低红外线的入射,并保持可见光的穿透率以及保证一定的可视性,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装饰隔热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饰隔热膜,从上而下依次包括:防刮伤层、第一基材层、印刷层、镀膜层、合成胶层、第二基材层、安装胶层、防粘层和保护膜,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为染色聚酯薄膜。
进一步地,镀膜层为金属层或金属化合物层或它们的组合材料层。
进一步地,印刷层的厚度为3~8μm,印刷层可以赋予隔热膜大理石纹、木纹、磨砂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造简单、不易破损、使用寿命长,反光性能优异,隔热保温效果良好;印刷层设计有各种纹饰,提高空间环境的装饰性和私密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防刮伤层,2.第一基材层,3.印刷层,4.镀膜层,5.合成胶层,6.第二基材层,7.安装胶层,8.防粘层,9.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装饰隔热膜,从上而下依次包括:防刮伤层1、第一基材层2、印刷层3、镀膜层4、合成胶层5、第二基材层6、安装胶层7、防粘层8和保护膜9,第一基材层2和第二基材层6为染色聚酯薄膜,印刷层3的厚度为3~8μm,印刷层3可以赋予隔热膜大理石纹、木纹、磨砂等效果。
镀膜层4为金属层或金属化合物层或它们的组合材料层。金属镀层主要起反射红外线和一定的可见光的作用,即主要起隔热和窗外不易透视的作用;金属化合物镀层一方面降低内反射,增加窗内透视性,另一方面进一步阻隔红外线,起到辅助隔热作用。
聚酯薄膜具有很好的韧性和抗撕裂性,能阻止外力冲击、具有很好的防爆效果。
镀膜层4设置在第一基材层2和第二基材层6之间,无论是贴合时,还是使用过程中,均不会刮伤或磨损镀膜层4;第一基材层2外设置一层防刮伤层1,避免因意外对第一基材层2的刮伤,从而引起镀膜层4的氧化。
安装胶层7为与玻璃等材料贴合之用,揭开涂覆有防粘层8的保护膜9即可直接使用,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博光薄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博光薄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90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气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未来家居的无线供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