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坠落安全手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5586.1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9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朱雪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雪松 |
主分类号: | A41D19/015 | 分类号: | A41D19/015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坠落 安全 手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套,尤其涉及一种防坠落安全手套。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一幢幢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是随着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建筑工人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
建筑工地上有许多工种,其中有一个特殊的工种就是架子工,他是专门在施工前撘架子,布置安全设施的人。其他工种的工人都是安全设施布置好后开始操作,唯有架子工,在搭架时没有任何安全措施,因此,架子工是众多工种中危险性是最高的。
目前工地上为架子工准备的安全防护装置仅为安全帽和普通手套,由于活动范围较大,安全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较少使用。在工作时,建筑工人通常手里握着圆管,脚下踩着圆管,一旦滑手,后果不堪设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防坠落安全手套,其目的在于: 保障架子工的安全、减少架子工工作时所受的意外伤害,同时保证了架子工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防坠落安全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包括护指节、护手节和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两端分别与护手节和护指节活动连接,护手节、护指节通过转动与连接片之间形成“A”字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护手节为U形空心体,底部为开口,所述护指节由圆柱形空心体和弧形结构组成,所述弧形结构位于圆柱形空心体斜下方,弧形结构与护手节开口相配合。护指节的弧形结构能够增加形成三角形的顶力。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片两端分别通过铆钉与护手节和护指节活动铆接。
进一步的,当护手节、护指节通过转动与连接片之间形成“A”字型结构时,所述护手节和连接片的连接点到护手节和护指节的连接端距离与护指节和连接片的连接点到护指节和护手节连接端距离相等,且小于两连接点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护手节后面连接有护腕带。
为了更加安全,所述护腕带上还连接有保护带,保护带绑在腰部或裤带上。
所述弧形结构的弧形面上设置有至少2个以上的锯齿,防止护指节、护手节和连接片连接形成三角形时出现打滑。
所述护手节的U形边上设置至少1个凹槽,用于和弧形面上的锯齿啮合。
所述防坠落安全手套为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保障了架子工的安全、减少了架子工工作时所受的意外伤害,同时也提高了架子工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示意图。
1、护指节,2、锯齿,3、弧形结构, 4、连接片,5、护手节,6、凹槽,7、铆钉,8、护腕带,9、保护带,10、裤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防坠落安全手套,包括护指节1、护手节5、连接片4,连接片两端分别通过铆钉7与护手节、护指节和转轴铆接在一起,护手节、护指节通过转动与连接片之间形成“A”字型结构;护手节后面连接有护腕带8,护手节与护腕带8通过铆钉铆接,护腕带8上还连接有保护带9。
其中,护手节5为U形空心体,底部为开口,护指节1由圆柱形空心体和弧形结构3组成,所述弧形结构3位于圆柱形空心体斜下方,弧形结构3与护手节5U形开口相配合。弧形结构3的弧形面上设置有至少2个以上的锯齿2,防止护指节1与护手节5连接形成三角形时出现打滑。护手节的U形边上设置至少1个凹槽6,用于和弧形面上的锯齿2啮合。
上述护手节5和连接片4的连接点B到护手节5和护指节1的连接端D距离与护指节1和连接片4的连接点A到护指节和护手节连接端C距离相等,且小于两连接点AB之间的距离,形成的三角形结构可以稳定的夹住钢管。
具体工作过程:
如图2所示,使用时,工人需先戴上防护手套,将本实用新型套在防护手套的外面,同时把保护带分别绑在手腕和裤带上。
实施例1:当工人不抓握钢管时,护指节1、护手节5和连接片4是铆接的,可以自由转动,手指弯曲时互不影响,可以灵活自如的弯曲手指,工人正常的手指活动不受影响。
实施例2:当工人抓握钢管等物体时,护指节1底部的弧形结构3最先受力,向上抬起,锯齿2随之上升,顶到凹槽6与之啮合,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人体的重量通过三角形稳定在钢管等物体上,人体的稳定性得以控制。当工人要离开握住的物体时,首先向上拿开手,弧形结构3不再受力,手再握一下,使锯齿3和凹槽6分开,与此同时伸直手指,就可以把手轻松的从握住的物体上拿开。
综上,本实用新型达到预期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雪松,未经苏雪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55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价抗原结合蛋白
- 下一篇:一种用于Flyback变换器的漏感能量吸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