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维调节强支撑系列指引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0117.0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4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司瑞;王海昌;郭文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调节 支撑 系列 指引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冠脉介入手术常用辅助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三维调节强支撑系列指引导管,主要适用于复杂冠脉病变和慢性冠脉闭塞患者介入手术。
背景技术
目前,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由于其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已在国内外广泛推广和普及。指引导管(Guiding Catheter)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器材,不同规格的指引导管有不同的头端塑形、内外径和支撑强度。其柔软度由远端至近端逐渐加强。作为传送轨道,承担输送、支持各种介入器械(导丝、球囊、支架等)、注射造影剂及各种相关治疗、抢救药物以及对血流动力学进行时时监测的作用,是冠脉介入治疗能否成功、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引导管为外层、金属编织层和内层组成的三层结构,分为超柔软的可视头端(安全区)、柔软的同轴段(柔软区或传送区)、中等硬度的抗折段(支撑区)和牢固的扭控段(扭控区或推送区),其构造如图1所示,包括推送杆1,主要用于提供支撑力;拐弯处的多聚物2,主要用于增加弹性;钢丝编制网3,用于提高扭力传导;柔软头端4,具有良好的可视性;较大的内腔5;聚四氟乙烯(PTFE)内表面6,用于提高导丝、球囊的推送性。
然而,在治疗复杂病变或慢性闭塞病变时经桡动脉PCI常出现指引导管支撑力不足的问题,导致手术操作困难,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时间延长,手术风险增加,甚至导致手术终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指引导管支撑力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调节强支撑系列指引导管,不仅可有效增加其支撑力,并且支撑强度可调节,导管头端方向也可调节。该指引导管充分利用的钢丝的韧性,并不增加手术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三维调节强支撑系列指引导管,包括指引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指引导管的外层的外壁上沿外壁方向等间距设有四条形状一致的中空通道,每条中空通道内置有钢丝,钢丝的远端固定在指引导管头端,有部分钢丝外露,没有包裹,钢丝的近端附着在指引导管近端,在指引导管近端有推送装置,推送装置上有和每条中空通道内的钢丝相连接的推送头,在指引导管近端的中空通道表面上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是:
所述的中空通道可为一条、两条、三条或四条。
所述的中空通道的直径为0.4mm,远小于指引导管外壁直径。
所述的钢丝上有防止血栓形成的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三维调节强支撑系列指引导管,不仅增加了指引导管的支撑强度,推送时钢丝在外力作用下,在指引导管远端膨出,形成一定弧度,可根据弧度大小和推送钢丝的数量调节指引导管的头端位置及增加力量的强度,并且可以通过推送导丝的长度对支撑强度和指引导管头端的方向进行三维调节,调节操作简单方便,膨出段钢丝的涂层可避免血栓形成,加之钢丝自身的韧性,所以并不增加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指引导管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调节强支撑系列指引导管中的钢丝远端固定示意图;图中A为钢丝固定点,实线为未开启使用前的钢丝的位置及状态,虚线为近端推送头将钢丝向远端推送后,钢丝鼓起后的状态。
图3是钢丝走行于指引导管外壁的中空通道内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调节强支撑系列指引导管近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B为刻度,C为推送装置。
图5是图4的侧视图。图中,C为推送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至图5,本实施例给出一种三维调节强支撑系列指引导管,在现有指引导管的圆形外壁的横截面上,沿外壁方向等间距设有四条形状一致的中空通道(0度,90度,180度和270度)。中空通道的直径约为0.4mm,显著小于指引导管外壁直径,每个中空通道内置四条中等硬度的钢丝(钢丝可根据需要设置成不同的硬度),钢丝上有抗凝血涂层。钢丝的远端固定在指引导管头端,但有部分钢丝外露,没有通道包裹,以便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一定弧度,近端附着在指引导管近端,在指引导管近端有推送装置,推送装置上有和每条中空通道内的钢丝相连接的推送头,在指引导管近端的中空通道表面上有刻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01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