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浇水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8688.0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0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爱琴 |
主分类号: | A01G25/14 | 分类号: | A01G25/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吕军林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浇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浇水的浇水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壶体、把手和出水嘴的浇水壶。
背景技术
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除了自然降水外,还需要人工辅助浇水。因此,在园艺作业或农业上需要应用到浇水壶,以便把水浇洒在植物叶片上。现有大多数的浇水壶的结构包括壶体和出水管,出水管与壶体一体成型。这种浇水壶上的出水管与壶体连为一体,单个的浇水壶所占空间大,不便对浇水壶进行包装和流通。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0720154959.6)中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浇水壶,其出水口部分与喷洒头非固定连接:螺旋扣方式,插管方式或者卡扣方式等。喷洒头可以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者三角形等。本实用新型的出水口和喷洒头采用非固定连接方式,故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喷洒头而采取不同的喷洒方式,或者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规格的喷洒头以控制出水量以节约用水;另外运输时可以拆卸喷洒头,避免碰断喷洒头,从而降低损坏率,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效益。
这种浇水壶仅是喷洒头与出水口部之间为可拆卸式联接方式,而出水管与壶体之间连为一体,这种结构实质并没有对浇水壶的体积带来多大的改观,这种浇水壶也不便包装和运输流通。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浇水壶,该浇水壶在不使用时可以有很小的体积,方便该浇水壶的包装和流通。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浇水壶,包括中空的壶体,在壶体上设有把手、灌水部和出水部,其特征在于,壶体上一体成型有安装座,所述的出水部形成在安装座内,安装座用于可拆卸地与出水管相联接,出水管的外端部联接有出水嘴。出水管与安装座可拆卸联接,在浇水壶不使用时,可以把出水管卸下;而在需要使用时,可以把出水管联接在安装座上。出水管与安装座之间可以是螺纹连接,也可以是卡接方式联接,也可以是紧配合塞紧的方式相联接。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管内端部的周面上一体成型有凸出的凸环,套接在出水管上的联接件与安装座相联接,出水管的内端部插接在出水部内。联接件一般是与安装座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固定,通过出水管上设置的凸环,而能有效提高联接件对出水管的固定效果,出水管具有良好的位置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部内设有轴截面呈“]”形的漏网,出水管的内端部插接在漏网内,漏网的外端部的外周面上设有挡环,挡环与出水部的口部相贴合。设置有漏网可以对壶体内的水进行初过滤,以免较大的杂质堵塞住出水嘴上的筛网结构。通过凸环与挡环之间的贴合,可以有效提高漏网在安装座内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嘴上设有套管,套管套接在出水管的外端部。设置有套管,可以方便出水嘴与出水管之间的联接。出水管与出水嘴为分体式结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而更换不同规格的出水嘴。
作为优选,出水管外端部的周面上设有凸出的凸体,凸体位于所述的套管内。通过凸体与套管内周之间的配合,而可有效保证套管与出水管之间的联接牢固性,以保证出水嘴能够稳定地保持在出水管上。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管的长度与壶体的内部空间相对应,壶体内可容纳出水管。在浇水壶不使用时,可以把出水管、出水嘴卸下而放置到壶体内,能够有效减小本浇水壶所占的空间,方便对浇水壶的包装和流通运输,出水管和出水嘴不易遗失。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包括上把手和侧把手,上把手和侧把手均与所述的灌水部相连接。这两只把手均与灌水部相连接,方便对把手的设置,易于在把手与壶体之间形成有效的间隔,以便操作者手指的插入。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出水管与壶体之间为分体式的结构,在浇水壶不使用时,可以把出水管卸下,从而能够有效减小本浇水壶所占的空间,方便浇水壶的包装和运输。出水管与壶体之间为分体式结构,可以在安装座内于出水管的内端部设置漏网,可以对壶体内的水进行初步过滤,从而可有效保证出水嘴的出水顺畅。通过出水管和壶体内部空间尺寸的设计,可以把卸下的出水管和出水嘴放置到壶体内,以免浇水壶在不使用时出水管和出水嘴的遗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浇水壶的分散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浇水壶的结构包括中空的壶体1,壶体1上具有灌水部11和出水部,灌水部11凸出到壶体1的上端部外侧,用于在此处往壶体1内灌水,出水部供壶体1内的水流出。在壶体1侧部偏下方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凸出的安装座2,所述的出水部形成在安装座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爱琴,未经李爱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86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