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8843.0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9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显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显文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石油加工业、固体燃料热加工业和餐饮厨房等排出的含油污水,对包括土壤、植物、水体和水体生物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含油污水侵入土壤造成土壤孔隙间会形成油膜,产生隔膜作用,致使空气、水分和肥料等无法渗入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和植物的保护。含油污水,特别是含可浮油排入水体后将在水面上产生油膜,阻碍大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体,造成水体中氧气含量过低,使得水生物处于缺氧状态而死亡;同时工业厂排放的含油污水中含有化学成分,餐饮污油中因食物油的反复油炸等因素也会产生致癌物质,这些危害物质排入水体,不仅危害水生物生长,也会因人们食用水产物而对人体造成危害,含油污水排入城市沟道,对沟道、附属设备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含油污水的除油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隔油池是含油污水处理中使用最广泛的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除油装置,隔油池是利用油脂和水的比重不同达到自动分离的,隔油池的构造多采用平流式,含油污水进入隔油池后沿水平方向缓慢流动,在处理间停留,因油脂轻于水,自动上浮至水面,由集油管自流入集油罐内,在隔油池中沉淀下来的重油及其他杂质,积聚到池底污泥斗中,通过排泥管进入污泥管中排出或人工清渣处理,经过隔油池处理的污水溢流入排水渠排出池外,进行后续处理。
但现有的隔油池固液、油液分离效果不好,以及自动化控制程度不高,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无形中增加了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能够实现固体与液体,以及油水的分离,同时固体、液体和油分别处于不同的腔室内,便于固体、水、油的处理及回收利用,且自动化控制程度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固液分离室、油液分离室和油室,其中,所述固液分离室与油液分离室之间设置有滤网隔板;所述油液分离室与油室之间设置有堰板;
所述固液分离室设置有液体流入口,所述油液分离室上安装有放水阀门。
作为上述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液分离室内设置有水位控制装置。
作为上述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液分离室的底部具有固体排放闸门,所述固体排放闸门的侧边为倾斜状结构。
作为上述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网隔板与污水处理装置的侧壁滑动连接,能够相对与污水处理装置水平运动,且能在运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固定。
作为上述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堰板为伸缩式结构,通过堰板的伸缩调整堰板端部与污水处理装置的顶部之间的距离。
作为上述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放水阀门的进水端距油液分离室底部的距离不大于堰板高度的一半,所述放水阀门的出水端与堰板端部的竖直距离不小于10cm。
作为上述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位控制装置为浮子控制器。
作为上述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油室设置有排油阀门。
作为上述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放水阀门的进水端距油液分离室底部的距离为堰板高度的一半,所述放水阀门的出水端与堰板端部的竖直距离为10cm,且所述进水端和出水端通过竖直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种污水处理装置,其通过在固液分离室与油液分离室之间设置滤网隔板,能够实现固体颗粒物的沉淀,从而实现固态和液态的完全分离;在油液分离室与油室之间设置堰板,根据油液的比重差异,位于顶部的油能够从堰板的顶部流入油室实现油水的分离;本装置还具有水位控制装置,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污水流入阀的开闭。可见,本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简单,且既保证了固态物的充分沉淀,又能够很好的地分离水和轻油,提高了能源的重复利用率,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固液分离室;2:油液分离室;3:油室;4:滤网隔板;5:堰板;6:放水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显文,未经张显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8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